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我所理解的司马迁——一眼万年

作者:杨雅雯
主要内容     

历史之所以被称之为历史,是因为它已然过去。但人们却总能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希望能够重新追溯到那个遥远的时代,中国,有着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人们又是如何了解到如此这般厚重的历史的呢?

“二十四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了。它集二十四本重要史书于一身,充分展现了其美貌与才华;为中国历史研究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而二十四史第一部则名为《史记》。

《史记》,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书籍,而其书名也可谓是十分简单粗暴了。不过转念又一想,那作为一部史书,似乎也是不需要故意写一个多么特别的名字。作为“二十四史”的领头羊,《史记》有着无数的经典篇目,记录着当朝可歌可泣的事迹。无论是《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还是《伍子胥过昭关》,都是十分著名的篇目;而《史记》也可谓是“二十四史”中写的最好的,也是人们最爱读的,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么,《史记》获得如此高的称赞,他的作者又是如何的一个人,他能够与如此伟大的作品齐名吗?

司马迁,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从小听到就在听,当然,司马迁和司马光除了都姓司马以外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那司马光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伟大的史学家?还是文学家呢?

无疑两者都是,并且,根据司马迁的父亲在临死时所说的:“余先周氏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我们可以知道司马家世代均是历史家并天文家(在古代二者是一定要由一人去兼的。)。

那么,对于司马迁的家族,浅浅的了解部分既可;可是唯有一人,我们需要知道——司马谈。

司马谈,司马迁之父,我们常说,父母是儿女最重要的老师。正可伟大的人物固然伟大,但是养育伟大的人物的人却更伟大。那么,司马谈又是如何的一个人?他又是凭借什么能够培育出司马迁这般人物?

司马谈所接受的教育是道家色彩的自然主义;天官之学,可说近于阴阳家,和到家有点接近,因为他们所谈的都是天道,恰是儒家所不敢轻易过问的。他也在杨何那儿学过《易》,当然《易》学也直然是受过道家洗礼的新儒学,但纯粹给司马谈以道家熏陶的,却是黄子。关于司马谈的父亲,了解这么多即可。

而司马谈为培养司马迁,在其10岁以前,就将司马迁送入过小学,当时的小学,重在识字,如司马迁自己所说“年十岁,则诵古文。”而据王国维考证,孔安国在元光、元朔年间为博士。有着如此这般的导师,小小司马迁算是受到了极其优良的指导。

而在司马迁20岁时,司马谈也赞许着司马迁,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壮游。当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之前提到过司马谈是受道教影响的人,却多给了司马迁一种儒家的熏陶,司马谈临死时给儿子的遗命就是以六艺为依归的,他对司马迁的期望,也让他成为第二个孔子。而正是这一份多出的儒家成分,让司马迁的思想也变得更为广阔了。也有可能是后人称《史记》为《春秋》后续的部分原因吧。

司马迁在二十八岁时当上太史令(因父亲逝世需守孝三年),司马迁也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职务,因为拥有更加优越的条件可以翻阅各种史书藏书。也让司马迁编纂《史记》的道路能够更加顺畅了。处在顺境的司马迁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断地翻阅简册和帛卷(那时候还没有发明造纸术,字都是卸载竹片或者布上的),不断地写着。

司马迁也经常跟着汉武帝出去巡游,在各个地方增长见识,拓宽眼界。汉武帝在征大宛的同时,下令修订历法。而这次修订历法则由司马迁主持,也是在这一年(太初元年),司马迁觉得是时候动手编写历史了。

可是好景不长,汉武帝在天汉二年,准备让李广利带兵攻打匈奴,而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愿舍命立功,而汉武帝认为李陵出兵至少可以吸引住匈奴的兵力,让李广利更容易取胜立功(李广利为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而汉武帝此举也是为讨李夫人欢心)。可在前线的李陵到底兵力太少,被包围后选择投降。

而知道此消息的汉武帝大怒,朝臣们也如同墙头草一般,纷纷指责李陵的不是,奉承汉武帝。可是司马迁身为史官,有着自己的看法。他看不惯朝臣们的阿谀奉承,只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他的话却惹怒的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汉武帝也将司马迁压入监狱。

虽然那时花钱是可以从监狱出来的,但是司马迁只是一个穷读书人,大臣们也是软骨头,没人愿意站出来说公道话,于是司马迁避免不了牢狱之灾,还被狱管欺侮,而更凄凉的是第二年,因李陵替匈奴练兵,汉武帝大怒,并且同时迁怒于司马迁,并下令执行宫刑。

受到如此残酷刑罚的司马迁,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但是肩负的责任依旧让他坚持了下来,忍辱的活了下来。遭受李陵之祸的司马迁看透了世态的炎凉,看清了许多社会事实。汉武帝原来是个好大喜功而骄横的人,朝臣也不过是势利小人,只会攀岩附势的虚伪贵族。看透了这些,历史似乎也更加容易理解。编写史书的时候也就更加的明晰。

忍辱负重的司马迁,终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了对后人作用无限的伟大著作——《史记》。《史记》是司马迁一辈子的心血,为防止当权者将《史记》销毁,他还特意重抄了一份,藏在山里,让其可以顺利的流传下来。

在父亲的叮嘱以及史家传统和社会需求下,司马迁写下了这部名为《史记》宏伟篇章。而在《史记》中体现的司马迁精神,或说是《史记》精神又是什么呢?

贯穿司马迁《史记》的始终是“反映礼义,赞颂礼义,树立礼义,建设礼义一统的国家。”这是司马迁穷其一生探究和尽其一书追求的理想。

也正是司马迁这种发愤著书的行为,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如此厚重的一笔。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杰作。为后人的研究留下的一笔伟大的财富。一眼万年,更像是司马迁的心灵世界,我们不曾走进过他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与他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一眼万年,记载的不是司马迁的个人经历,而更像是司马迁在面临绝望的那一瞬,对于世间一切所顿悟的。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