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以独创为贵 ——《野草》读书报告

作者:罗昱行
主要内容     

鲁迅先生一贯认为,文学作品“以独创为贵”。《野草》中的散文诗,无论是体裁格式,艺术构思或写作手法,所显示的新颖或独特。都是在以往的名家作品中不得见的,而这种独特我认为也只有当时“独立于世人”之外的鲁迅先生才能也才敢写出来的。

以下我想通过三个方面来浅析《野草》中充斥的象征意义。

一、何为象征主义?

在文学领域中,象征主义的手法主要指通过象征、揭示以及暗示的方式进行作品的描述,

描述出来的作品具有诡异、神秘的色彩。在《野草》中,鲁迅先生大胆地运用了暗示和联想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具体的意向来表达抽象的事物,以此将复杂、苦闷的情绪融入语言文字。就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作品《野草》是一部压抑的散文,其正是体现了鲁迅在时局动荡下的不安以及愤懑情绪的交织。

二、《野草》中的意象与象征意义

《野草》这部作品运用了一种与《呐喊》、《彷徨》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运用象征手法来表现出了一个充满意象的艺术世界。各章各篇的喻体相互交织、相互联系,随着文章进程的展开,各项喻指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死后》中提到的“火花”与《秋夜》中提到的火是遥相呼应的,而《题辞》里的“地火”又是喻指作者心中的初生的爱情之火。所以从“火”这个喻体所体现出来的多个意象来看,《野草》中对意象的运用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除此之外,《野草》中最多用到的还有象征主义,结合鲁迅写作时的背景来分析,其主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煎熬与苦闷以及对时局的不满和愤慨,但同时这也体现出了其仍然存在的理想与渴望,表达了他在黑暗社会重压下的失望、彷徨以及求索和希望的情愫。无法将这些情感完全展露出来的鲁迅只好用象征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藏匿于字里行间,等待着读者的发掘。例如最著名的《雪》这篇散文诗里,作者在开篇处就描述了“暖国的雨”这一象征以作为“江南的雪”这一象征的陪衬。他认为“暖国的雨”虽然没有经受过寒潮的侵袭,没有受过挫折,但是没有与严酷的生活斗争过就不能算是“冰冷而坚硬的灿烂”;相比之下,作者更加欣赏则是与现实搏斗过的“江南的雪”。再用《风筝》中作者描绘的北京的“严冬的肃杀”与故乡“春日下的温和”这一组情景来讲,两个看似矛盾的天气现象实则象征了诗人思想感受下的社会环境:纵使黑暗的社会、残酷的现实都不能打倒诗人,他始终相信春日下的暖阳总会到来。

从这两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在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实际上影响了他很多,所以在《野草》中有很多意象都是成对出现的,一个表现了当时的时局;而另一个则是表现了作者希望出现的美好场景。

三、鲁迅笔下的象征主义

(一)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在《野草》中,作者收录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自然景物、虚拟的场景或梦幻的景象等,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人们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一方面,具有象征主义的创作方式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现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具有针对性的创作方法则可以影射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从现实主义角度分析《野草》可以发现,其主要特点即是运用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作者内心清醒的认识,以及无法摆脱痛苦的焦虑之情。例如《风筝》中对两种天气的对比描写就很直观的表现出了对时局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两种艺术主义的碰撞造就了《野草》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二)人物形象上的象征

在《野草》中,作者不仅借助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例如《影的告别》中,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一个悲情的文化先驱的形象来影射出了自己在中国早期革命中的形象。

通过以上三点的分析,我认为《野草》这部散文集在文字的“立体表述”上可谓是名列先例。因此,我们在理解该作品时,更加需要结合写作背景和当时的情况来多方位地了解这部散文集,以增加我们在文化艺术上的感悟。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