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汪曾祺《受戒》写作手法
摘要:汪曾祺先生的《受戒》是一篇极美极自然的文章,分析这样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对我们自身的写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作用。所以下面从明子和英子的爱情、景物描写、语言分析、拟声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汪曾祺先生的《受戒》讲述的是明海出家做和尚的事情。这个出家做和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家,而是因为地方风俗,家里的孩子多了,就要送一个去当和尚,也没有那么严的清规戒律,所在的地方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汪曾祺先生的《受戒》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是他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生动灵趣,仿佛只是读读文章就能见到那样的一个美丽的地方。那个美丽的地方有纯真的爱情,有绮丽的风光,有令人舒服的人情风物。
所以,我最想探究的是,究竟是怎样的写作手法能让人有这样的感受。
细细分析起来大概通过几个方面体现:明海和小英子的纯真爱情,田园景色和日常的描写,人物语言的朴实生动,各种自然中的声音,不拘于世俗的规矩。
首先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来的自然,发乎情止乎礼。从最初的相遇时,英子扔给明海的那半个莲蓬,到那串田埂上留下的小脚丫,到芦花荡前的约定,顺其自然的爱情。虽然顺其自然,但却不是平淡无趣。分享“铜蜻蜓”的“妙用”;一起做农活;英子在别人夸明海的时候的小骄傲,你采花来我画花;英子送明海去善因寺;几天不见就仿佛一年没有看见了;英子大胆地表露心迹;英子说什么明子都从心地说好。明海和英子性格中有互补的成分,明海内敛、英子活泼,明海沉着、英子欢脱,正是这种互补,更显出了他们爱情的合理性和自然性。纯美的爱情为这个宁静的地方更添了一点生动。
其次是景物描写,文中有大量的水乡风光的描写。其中最为集中的一处是结尾:“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的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些汪曾祺先生的风光描写的特点,一是善用短句,并不用长句来细细描绘,每个特点都点一下,却又不加大量的形容给人感觉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三是具有布局,虽然用词量少,但却能精准地抓住每一个关键点,构建出一个全面的景观。
然后是人物的语言的个性。其中最鲜明的具有语言特点的是小英子,因为性格原因,小英子的话总是充满活力而简短扼要的。所以她的话多,但每一句都很短,同时语气强烈,句末多用感叹号。与此相对的明海,话少,和英子在一起时华更少,多用肢体语言或实际行动回应她。例如:明海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明海点点头。“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你叫什么?“明海。”“在家的时候?”“叫明子。”“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地吃起来。再比如明海帮大英子画花时: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画一朵石榴花!”“画一朵栀子花!”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这样的对比,这样因为人物性格而铸造的语言,语言又反过来体现性格,丰满了人物形象,更具合理性。也因此,当最后英子问他要不要她当他老婆,明子一反常态地大声喊了一声:“要!”的时候,才会让人感到意外又合理,意外于习惯,合理于感情。同时除了语气,还有措辞,也有全篇性的特点。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嘚——”所有的人的话都是有什么说什么,没有咬文嚼字,朴实的生活方式带着朴实的民风。
同样能把人带入这种情景的还有汪曾祺先生描写的各种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只听见船桨泼水的声音:“哗——许!哗——许!”;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唦——”;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再生动华丽的比喻,也没办法比这样的描写更活灵活现、生动。
文中自然无教条的氛围的营造主要是在介绍寺庙的时候。因为这易于对比。我们印象中的寺庙都是清规戒律,条条框框多得不得了。但这个寺庙,虽然都是和尚,却叫“庵”;仁山吃水烟,连出门做法事也带着他的水烟袋;经常打牌;吃肉杀猪,也不瞒人,只是在杀猪时念一道“往生咒”。所以与其说这是个寺庙,不如说是个远离尘世的清静地。各人各司其职,没有那些长长短短的矛盾冲突,和谐美好。这种氛围在说明做和尚的条件的时候也有体现,先说做和尚只是一种风俗,并不是要怎样看破红尘怎样清心寡欲才能做和尚,只要面如朗月,声如钟磬,聪明记性好,然后再念几年书就具备当和尚的基本条件了。寺庙的地势、布局都很好,这为它的舒适提供了客观条件:在一片高地上。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过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天井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走过天井,便是大殿。大殿东边是方丈,西边是库房。大殿东门,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进门有一个狭长的天井,几块假山石,几盆花,有三间小房。动静相宜,安静却不沉寂。
文中的人情味更是起点睛之用,让作者描绘的场景活了过来。最富生活气息的赵大娘,能干、热情、直白,让情节气氛活跃起来。汪曾祺先生写大英子的即将出嫁大概也是这个目的。一提到出嫁,热闹的气氛,火红的色调就出来了,但作者却选择写出嫁前的场景,便多了一种期待的美好。因为有人,美丽的自然才能转变为让人向往、让人留念的风土人情。
总而言之,文章的语言风格多用短句,形容手法精炼,从多方面塑造了这样的一个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实乃一篇极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