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活着》观后感

作者:陈可尔
主要内容     

《活着》这部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就情节而言,改编程度较大。比如,有庆的死因,小说中说是因为抽血过多而死,电影中则是被推倒的墙砸死的,但原因都或多或少的与春生有关。电影的结局也没有小说那么悲凉,电影的最后福贵、家珍、二喜和苦根继续平平常常地生活下去,小说的最后是几乎所有的关键人物都死了,只剩下福贵和他的老牛。

名为活着,却讲里面的人物一个接一个的因为各种原因死去,也许作者就是想用这样的手法,为我们讲述活着的不易。

死是很容易的事,活着很难。常常看到新闻说什么意外死亡啊,自杀啊。意外这种事情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能控制自己不成为别人的意外;而自杀就更是一种极度懦弱的行为了,一个人老是想着自杀,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勇敢,他有多不惧死亡,而是说明这个人习惯性逃避,不愿意面对问题,就是一个懦夫。想着自己死了就一了百了,把伤痛留给身边的人,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首先,老是想着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人就是一种惰性思维,就是不愿意思考,不敢去面对,不敢尝试解决。其次,意外的到来我们不能预测,但正是这种不定因素更督促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上个星期,我们班的英语老师让我们翻译了一段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整本的小说我很早就看过了,印象中就是一个外国小女孩身残志坚,热爱生活,不懈努力,积极向上的自传。而这次的翻译让我看到了更多更深层的东西,比如她的思想,她的信念,她的坚持,和支撑这些的动力来源。她想得很透彻,逻辑严谨,她的本身的存在就是对“我们要好好生活”最有力的证明。如果说《活着》是从“死很容易”这一反面论点说明活着的重要性,那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从正面论证了活着的意义。

上了大学后,我们脱离了压着我们十几年的高考,心境突然间开阔,放松下来的同时,难免会感到迷茫,突然之间没有了一个大目标,没有了奋斗方向。闲下来时总是容易胡思乱想,开始思考些有的没的,做一件事总是会想早早了事,然后玩,玩着玩着,自己就感到无聊,然后又陷入迷茫,又懒得去做那些不着急的事。长此以往,生活就越来越觉得没意思,羡慕并且想不通为什么别人可以活得如此有趣。这时候就需要多读读这种深入浅出地讲述人生真谛的书,自己一个人在角落纠结是难以相通的,了解那些认真思考过,并得出一些结论的思想,有着事半功倍地指导作用。多和身边的人交流,迷茫时,就跟紧那些你所认为的积极的人的步伐,不要让自己闲下来,有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做完一件事所获得成就感,比自己催眠自己能更好地缓解迷茫感。

活着的意义是伟大的,每天都能积极地生活是很难做到的,自己的及时调节,让自己用最好地状态面对每一天的生活就是最大意义、最不荒废青春的活着。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