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一书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由一位老者叙述着他的经历,从年少轻狂到家徒四壁,他尝尽了人生百味,感受到了人间冷暖。
福贵的故事富有戏剧性,年少时是大富人家的少爷,嗜赌成性,常常游走于青楼与茶楼之间,却不幸被人算计,输光了家产,就连房子也归于他人。他家从此败落,曾经受万众瞩目的他如今成了被唾弃的对象。母亲也在此时生病,富贵上街给母亲买药却不料被国民党的军队抓去当壮丁,多年之后才回到家中,可是母亲已不在人世。所幸妻子家珍还一直在家中等到他回来,尽管曾经福贵对她多么不好,但家珍一直没有离开。
厄运早已附着在福贵身上,妻子家珍患有软骨病,大女儿凤霞在一场大病之后成了哑巴,小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失血过多死亡,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尊敬而努力的活着。凤霞嫁给了住在城里的偏头二喜,产下了男孩苦根后因大出血死在了产房里,这也是有庆离开医院。不久后,家珍在3个月后也随着女儿去了。二喜上班的工地因吊车除了差错,活活的被两块水泥板夹死了。福贵一人带着苦根生活,爷孙两相依为命,福贵给苦根煮了极难得吃到的豆子,苦根却因吃太多而被撑死。家中至亲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只剩下了富贵一人,他在集市上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陪在身边,给老牛也取名为福贵,两个福贵一起在夕阳的光辉中走向生命的尽头。
这部小说围绕着福贵的一生展开描写,死亡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十分平常,余华没有写轰轰烈烈的生死别离的场面,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冷静的写出了福贵的故事。这种创新的手法使读者耳目一新,不会长久地沉浸在死亡的痛苦之中,相反却能够直面死亡,将其看成人生的一个必定达到的高度。并且通过反复描写人的死亡,让读者看到了不同生命的不同离开方式,而福贵依旧顽强的与命运抗争,从不低头,更加体现出了生命的意义与活着的伟大,从而突出小说的主题,同时也向读者传输了生命的宝贵。
这部作品一出便获得了强烈的反响,不仅获得了许多奖项,还被著名导演拍成了电影。它影响了许多人,也帮助了许多人。每当读者看到众多生命的陨落,也许会黯然伤神,但又看到福贵还顽强的活着时,我们便能真正感受到活着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