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陈忠实的人”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一个慈悲的仁者,对人物形象有着深刻的塑造,他写了他们的悲惨遭遇,并且同情他们。他希望读者们能够从自己的作品里领悟到积极的人生智慧。从“陈忠实的文”来说,他通过阅读各种书籍、资料,不断地考查认证,日复一日的专注写作来理解历史,为读者展现真实的历史和人物。
【关键词】陈忠实;作品;《白鹿原》
一·陈忠实的人
想必大家对《白鹿原》都并不陌生,那么对《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又了解多少呢?或许你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他曾于2006年以45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他的作品《白鹿原》曾在1997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这之后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陈忠实吧。
陈忠实大部分时间都躲在陕西的老家写作,他曾于决定要写《白鹿原》的1988年在家门附近种了一棵法国梧桐,等他完成《白鹿原》已是4年后了,小树已经长得来和大人的胳膊一般粗了。李清霞的《陈忠实的人与文》中提到陈忠实秉承的文学信念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是一个十分认真踏实的人。
同时陈忠实又是一个十分会学习借鉴的人。他自己曾说道:“不可能不接受影响,我是接受影响最多的一个作家,这是真话。”他一直都有学习刘青的《创业史》一书,并且掌握了刘青细致的描写技巧。他还学习了巴尔扎克和哈代的长篇小说,契科夫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学习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如《百年孤独》等等。
陈忠实也是一个冷静和清醒的人,在所谓的文学“新风潮”到来时,他像路遥一样不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实主义。
在陈忠实病逝后,人们的高度评价是:“原上仍有白鹿,人间再无忠实”。
二·陈忠实的文
陈忠实的成名著作是《白鹿原》,这部作品有着极高的文学成就和史学价值,是民族道德和人性伦理的展现,是当时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白鹿原》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1900-1999)”
在《白鹿原》刚发表的时候,就令很多人惊叹,无论是评论界,还是新闻界,还是广大读者都十分关注这本书。著名学者范曾这样评价说:“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
《白鹿原》中描写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如鹿子霖、田小娥、黑娃、百灵等等,全书贯穿了他们的爱恨情仇,世俗因果,利欲交织,苦难生活。构成一部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参见王仲生的《人与历史、历史与人—再评陈忠实的白鹿原》、《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第6期)本书最后以悲剧结尾,描写了最后一个好地主的消失,震撼人心。陈忠实曾说:“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那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启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情与渴望。”我认为《白鹿原》就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
《陈忠实散文》也是陈忠实的著作,构成了我们走进和把握陈忠实散文世界的重要途径。其中颇受读者喜爱的一篇散文便是《告别白鸽》。
陈忠实的《青海高原一株柳》已被编入苏教版六年级上第15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像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生命的命运相差何远?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命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陈忠实的作品一直都在展现他对生命的热情,对困难的不屈服。
这便是陈忠实的人与文。
参考文献:1李清霞的《陈忠实的人与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陈忠实的《白鹿原》;1993
3王仲生的《人与历史、历史与人—再评陈忠实的白鹿原》
4《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第6期
5陈忠实的《陈忠实散文》;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6陈忠实的《青海高原一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