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怀念小时候在黄河边玩耍、看书的日子——
黄河,离我家不远,近在咫尺,走路约莫几分钟,她缓缓地从我家门前流过。
小时候,只要想看书,拿起一本书,在大人面前轻松地找个理由,便向黄河边奔去。
那时候,黄河边的夏日不但有错落有致的村庄、农舍、麦田,还有规模不等、大小各异的果园、葡萄园、桃园、枣园以及蔬菜园;麦田里有稻草人守护着金灿灿的麦子,唯恐麦粒被鸟儿们啄了去;这些园子里则零星地点缀着一些高低不同的看护房,如哨所一般,坚实可靠,是老乡们专门为看护这些园子所修建的。村庄、农舍、各种园子、稻草人、“哨所”以及周围的沟沟壑壑,相互交织在一起,五颜六色,一眼望不到边际,像一幅生动的色彩斑斓的油画,赏心悦目。我自由自在地徜徉在这阡陌纵横的、广袤的田野上,我心如翔,惬意无比。
紧挨着黄河边的是一些郁郁葱葱的白杨树、槐树、沙枣树、柳树、芦苇等。白杨树伟岸挺拔;槐树、沙枣树香气四溢;柳枝像刀剪过一般整齐低垂、随风飘摇;那一片不甘寂寞的芦苇也仿佛诉说着柔情。鸟雀们叽叽喳喳,喋喋不休。所有这些景致和流动的黄河交相辉映,浑然天成,充满诗情画意。
我常常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爬上低矮的树枝,一边看书,一边玩耍,时不时地还将不安分的双脚伸进清凉的河水里去。
在黄河岸边,总能观赏到忙忙碌碌的人群,有的戴着草帽在地里汗流浃背地干活;有的在凝神写生作画;有的在手舞足蹈地唱歌练声;还有的,纵身跃入黄河,尽情地在黄河中畅游……
小时候的黄河,在我的眼里,像一位婀娜多姿的、纯洁的少女,轻盈地摆动着她迷人的裙裾。
等我年龄稍大,便赶上了名目繁多的考试,但凡在学校、家里看书看腻了,就躲到黄河边“放风”去了。
平日里,若是遇上烦心事,我就安静地坐在黄河岸边,和黄河独处。目送东逝的、哗啦哗啦的黄河水,我的心情也像打过的水漂,荡开的浪花,渐渐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从我记事起,“黄河”一词便融入了我的血脉,以致于一看见黄河,就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我常想,我该把朝夕相处的黄河比喻成什么呢?——是两小无猜的玩伴?身姿绰约的佳人?锋利的宝剑?飘扬的金丝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河南等九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
我们正是吸吮着“母亲河”的乳汁长大,怎能叫人忘记“母亲河”的养育之恩呢?
有位青岛朋友,曾经对我这样讲述他的游子情怀:“每当我从外地出差来,只要闻到海里的鱼腥味儿,就知道我离我的家乡青岛不远了。”同样地,对于身处异乡的我来说,“黄河”,就是我日夜思念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