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制度概述
2015年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引起了很多人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热议。赵薇饰演的虎妈在剧中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角色,使人不禁想起这几年很引争议的“虎妈”蔡美儿、“狼爸”萧百佑,可以说把这样的家长角色推向极致。“虎妈”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她用中国传统式教育方法,严苛地管教两个女儿,最终将其女儿送入哈佛大学。“狼爸”萧百佑以棍棒式教育、军事化管理和不许子女与同学在校外接触等种种严苛措施,最终将4个子女中的3人送入北京大学。随着媒体的报道,“虎妈”“狼爸”名声大振,其宣扬的教育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利弊之争,有人宣扬支持,有人抨击反对。每个人对于成功教育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出现争论也是人之常情。我们需要纠正的是,“虎妈狼爸”产生的喧闹背后所隐含的广大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迷茫。蔡、萧的成功经验不禁让人思考:“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能否作为一种成功的家庭教育被广泛推广呢?
二.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虎妈狼爸”式教育制度
(一)从功能论来看,在“虎妈”的要求下,女儿们学习音乐、网球、游泳等技能,这些基本生活技能能够让女儿们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同时“虎妈”规定女儿们不准抱怨,这其实是在培育女儿们的耐挫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培养她们的独立意识与精神,让她
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狼爸”在子女的智力、学业、行为习惯等方面付诸较大心血,子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在学业、智力上取得建树,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虎妈”“狼爸”为子女倾注心血,是在培养子女掌握基本生活的技能,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虎妈”“狼爸”从小就与孩子订立“家规”,让孩子们遵从,,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培育子女的契约意识和法纪观念。培育儿童的契约意识和法纪观念。“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子女的社会化过程。
(二)从冲突来看,“虎妈狼爸”的教育策略并不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虽然它在个案中成功了,但其成功是建立在许多不成功案例基础上。它对实施的条件要求很高,高素质、高收入的父母在中国家庭中还是少数。更重要的是,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社会化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障碍,其引起的潜在性影响目前并未出现和得到证实。因此,“虎妈狼爸”教育方式并不能成为中国家庭教育模式而被广泛推广。
(三)从互动论来看,“虎妈狼爸”的做法限制孩子的活动空间和自由,抑制孩子的群体互动。“社会互动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没有社会互动,人的社会性就无从表现出来”。蔡对女儿说“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参加玩伴舞会”,萧的孩子外出要经过层层审批。这些做法剥夺了孩子从他人的眼里反映自己的机会,即不能通过社会互动来发展其对自我认同的理解。
三.总结
“虎妈”“狼爸”式教育,短期内或许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却容易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即便有看起来还比较成功的案例,也具有较大偶然性,不足为训。唯有真正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消除种种盲目与短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养过程中,要培养子女的兴趣,给他们适当自由空间,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赏识与肯定,让他们自己在与家庭、社会的交互中自然发展、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