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社会研究方法这一门学科,通过几周下来的学习,我收获颇丰。
在急剧变革和转型的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的问题高度复杂,我们面临的情况千变万化,社会研究方法不仅是我们认识社会的有力工具,而且可以大大增进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大概由于一开始有畏惧的心理,上课的时候都会尽量地认真听,渐渐地发现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基本的知识都能学好。一个学期坚持下来,也发现学习了不少很有用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对这门课的看法也慢慢地改变了,慢慢地喜欢上了它,上课的时候不再是强制自己认真听课,而是乐意去听,去学好它。而且陈老师是一个很负责,很漂亮的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更加增加了我对课堂的兴趣。
这门课的内容比较多,仅仅靠老师授课是不可能在一个学期内学完的,因此,在不遗漏每一节课的同时,我自己在课后自学后面的内容。在课堂上,一般来说,只要稍稍认真听课,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讲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轻松掌握。我一直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学起来就更不觉得困难。事实上,这门课的理论知识并不多,要记的内容也不多,重要的是学习那些思维方法,以及技术方法。课后,对于老师讲过的知识不必做过多复习,也无须看什么参考书及相关书籍,当然这是对不做深入研究这门课的学生而言的,对于想考研和有兴趣深入学习研究的同学,花些时间看一些有关的经典著作,平时多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相信会大有收获。对我个人而言,课后把老师在课堂上不讲的内容自学好会更花时间。没有了老师的指引,自学通常需要参考书的辅助,需要更多的思考,这时与同学一起学习,相互纠正,共同进步,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尤其是刚刚开始学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不知道学到了哪里的迷茫,因此,花些时间理清整本书的框架,也就是整个知识体系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翻翻目录和简要目录,了解所学的每一部分知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的位置,以及它与其它知识内容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我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把整本书的知识结构画在本书的目录前,以便我查看,我觉得,这个知识结构图对我后来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另外,在学习中,渐渐发现如果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进行一些实践,学以致用,会有更好的效果,毕竟,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从老师组织我们进行模拟访谈活动可以发现,经过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不仅加深记忆、理解,更重要的是,纠正了错误的理解,检验了理论,这才算真正学会了这些理论知识,学会了一种能力。
虽然这门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我感觉这门课程带给我的收益伴随着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我会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