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着千年以前的嬉笑怒骂。没有尘土味,反有清雅风,仿佛那些人至今仍在呼唤。
摘要:《世说》里面的人有爱有恨有怒有怨有悲有愁,有无厘头和小幽默有不得已和真痛快,在抛开了隽永与后世的所谓风流后,这些人物被还原成贴近今人的情趣——放纵的、高傲的、潇洒的、自我的、悲伤的。
关键词:士人形象、狂放不羁、气度、德行
正文:《世说新语》中描绘的士人千姿百态,生动而形象。作者从当时的士族大户、名士显宦写到普通士人的逸闻趣事,多角度地描写了士人的形象。这部书分为德行、言语、文学等多个篇目,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品德、风度等方面来探讨。
一、狂放不羁的士人形象
说到狂放不羁的士人形象,我在这里想谈的是《世说新语》中的任诞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竹林七贤”,可能就不会有“任诞”这一名士风度的重要组成元素,可能就不会有“魏晋风流”。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①
魏晋士人许多人以嗜酒著称,醉酒之后的“风流醉形”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这些士人中若要问喝酒放荡不羁的名气,自然要数如雷贯耳的“竹林七贤”。他们七个人在竹林之下不为世俗礼法所羁绊,终日高谈阔论、饮酒纵歌,肆意酣畅,过着任性而自由的日子。下面来说说嗜酒的阮籍和刘伶吧。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肉食,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②
在讲究礼法的中国古代,有若干的规定,例如丧母者居丧期间不得饮酒,不得食肉等。但是,就在阮籍的亲生母亲离世时,他也不尊礼教依然饮酒吃肉,来表达他对母亲无声地怀念。阮籍的不尊礼法也是出了名的,他喜欢找他嫂子聊天;他家隔壁有个美妇人当炉卖酒,他就常常跑去喝个酩酊大醉,醉了就睡在这妇人身旁(但他是无歹意的)。
嗜酒之最的非刘伶莫属: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恭,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斟,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③
故事没有继续说刘夫人的反应,想必是气得无话可说。刘伶写《酒德颂》,宣扬酒醉后那种万物与我为一的快意,连天地在他眼里都过于逼仄,俯瞰苍生,世事皆如浮萍。这是她所不能理解妇人,却是他所不能放弃的。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只能在醉酒中去追求自由的心灵。④
刘伶不但纵酒,还喜欢脱衣裸体于屋内。有人见了讥他,刘伶说:“我以天地做房子,房屋做裤头,各位为何钻到我的裤头里去!”鹿车荷锸,携一壶酒,醉死便让人埋他的正是刘伶,如果不是他的才能,他只能算一个货真价实的酒鬼。居然裸体这种癖好在当时的风气下竟然被许多人效仿。其实,东汉末年就有士人裸体的现象,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精彩的故事——祢衡裸衣骂曹,这也载于《世说新语》。因为祢衡不肯为曹操所用,曹操令其击鼓,祢衡当众脱下衣服换上鼓吏的衣服并大骂曹操。魏晋时期裸成为一种风尚,因为在那些放达者看来这也是一种脱俗的表现。⑤
二、德行兼修的士人形象
《世说新语》中不乏对魏晋士人品德行为的描写,《德行》一门中的士人形象主要以尊重人才和注重孝道为主。在德行篇中的描写中均体现了魏晋人士的高尚品德。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客之闾,席不暇暧。吾之礼贤,有何不可!”⑥
《德行》一篇开头就介绍了陈蕃除豫章太守,下车伊始未到官署首先拜访贤人徐孺子的故事。这小小的故事便可看出陈蕃对待人才有如自己升官大事般重要。几百年后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下“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时候,心里也是很向往的。
王祥事后母朱大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⑦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过度的孝行有时不觉让人感到虚伪,而且有些不近人情。类似这种被扭曲的“孝道”在鲁迅先生写的《二十四孝图》中曾受到批判。司马氏是以孝治天下的,因为以孝道著称的人可以被征辟入仕,所有那时有孝子形象是不足为奇的。⑧
三、气度不凡的士人形象
《世说新语》中不仅能体现士人的才气和狂放不羁的性格,也能在《雅量》篇中看到士人们的不凡气度。
谢太傅盘恒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遂,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⑨
谢安隐居东山时,与当时诸位名士一起到海上乘舟出游。转眼之间,风起云涌,波大浪高,船只颠得厉害,形势十分危急。同船的孙兴公、王羲之等吓得变了脸色,提出赶快划船回去。而“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谢安镇定自若,虽处浪尖之上,却胜似闲庭信步,吹着扣手,表现出沉稳果断的大将风范。这个事情完全可以看出,谢安有镇定朝廷、安抚民间的气度。⑩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这实在是难以达到的境界;而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夏侯玄是魏国的顶尖名士,当时玄学研究的领袖人物之一,最后被司马氏所杀,也同样毫不动容,没有一丝畏惧。这番气度,从这次遭雷劈事件就可见端倪。
参考文献:①②③⑦⑨出自《世说新语》
④出自《国学杂谭03-世说新语真名士自风流》
⑤⑥⑧⑩出自王志兵《论《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