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浅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作者:陈卓雪
主要内容     

其实,这次在书单上面看见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不是第一次,反而算是老友重逢,所给我带来了异常的亲切感和复苏的求知欲。我对这本书的最初印象,来自于我高中时期历史任课老师的介绍。那时的我还活在每天刷题背书的苦海中,看着老师多次课堂引用和不少溢美之词的推荐,我懵懵懂懂觉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本好书。不是没有动过找这本书来读的想法,却在高考前搁置,上大学后遗忘了。现今再能够看到书名,我只有缘分二字在心中出现,所以我定不会在辜负这次的机遇,来好好阅读这本书了。

说起陈旭麓先生,他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国内学界公认的辛亥革命史和中华民国史最早的倡导者。他写了不少的书,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其中最著名当属其遗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说实话,陈旭麓先生于我自老师诉说的就是拥有独特的历史眼光和细致的历史研究,于我实际阅读书之后发觉确实是这样的。他写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以“新的线索”的视角,摒弃了旧的僵化的以革命为中心的近代史分析架构,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变迁作了具体深入的考察论证。由此《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成为了一个有全新的“新陈代谢”的历史分析框架,且被誉为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最好的导论性著作。

纵观全书,不难看出陈旭麓先生娴熟地运用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根据辩证思维分析历史事件的利弊好坏。不片面去评价一个事物存在的是非,是将这事完全置身在当时历史之下,设身处地而理性辨析属性。尤其在革命与改良这个占据着中国近代史首尾的命题上面,辩证思维显得十分清晰。其实,在中共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形成的中国近代史架构以革命为叙述中心,在这个分析架构中,改良一直被看成是软弱的、灰色的,甚至是反动的。陈旭麓先生抛开革命史观这个当时主流的观点,以自己独立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改良问题。所以,这样的方法使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很多事件和事物定型有了双面性。说回改良与革命,陈旭麓先生承认革命的作用和需求,但也不否认改良有其自己的历史合理存在性,甚至给出了改良也是有可能实现的机遇的说法。

还有,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陈旭麓先生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的处理。记得历史老师在考试的时候,评述人物的习题的讲评课上专门放了关于历史人物评论的要求,参考了不少陈旭麓先生的观点,也给出了书中的原文。历史人物的评论,需要考虑立足于阶级的观点上,但仍要坚持具体的科学分析。如果只是简单以阶级成份,划分历史人物的属性是缺失可信度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人,保持着变化性的人,在不同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对历史人物分析要反对简单的二分法,必须承认历史人物也具有复杂性。从“新陈代谢”的框架下看,一定是阶级分析与具体时代相结合条件下,才分阶段分事件来具体分析人物性质。拿出买办阶级这个特殊的阶级,陈旭麓先生是肯定了买办兴办民族企业的功绩,并对其中一些人的爱国热诚予以赞赏的。而并非是在革命史观下将买办定性为反动阶级,就粗暴否定买办阶级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做出重大贡献的事实。

当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写作成就虽然颇丰,也给了不少人以新的历史研究视角和方法,但它还是存在些缺陷的。就上文提到的陈旭麓先生使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他也同时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化论”影响文化优劣的弊病,即“西方中心说”思想的存在。就是在进化史观的影响下,西方文明成了近代的先进的,中国文明则变为传统的落后的。所以纵使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书中还是认为当时的中国落后于西方,于是就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向西方学习上去了。

但我们要明白,太过于苛刻过去的历史人物就会犯二分法的错误。从来分析一个人、一本书、一件事,都是必须把分析之物完全置于当时的历史之下,才能获得真实客观的评论。陈旭麓先生写《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此书之时,中国还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之间。那时的中国处在建设现代化的时间段,难免不去追随已经是强大的西方国家的一切,“西方中心论”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合理性。而现在不再一味崇洋媚外,讲求全面西方化,也是在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获得成果,国力增强之后的事了。还必须说的就是这本书不足之处来源之一,便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作者陈旭麓先生去世以后,由他的学生来完成的整理工作和出版发行的。所以,书中出现难免出现一些差错的问题,还有不全面的、一些研究不到位的方面的缺陷存在。也算是,陈旭麓先生和这本《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遗憾了。

但是全书,我更加坚信瑕不掩瑜的这个道理了。我不仅获得很多对历史认识,还有实用的分析方法,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值得人去读的历史研究著作。

参考文献:

[1]刘荣华.另一种鲜活——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图书评论,2014(12)

[2]童玉汝.从《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看陈旭麓先生的史观.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9)

[3]刘青.评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4)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