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乡土中国》有感

作者:陈婉倩
主要内容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是他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会、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个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乡土中国》是社区研究的一步比较成熟的著作,代表了费孝通先生早起社会学研究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重刊序言》中,费孝通先生那句“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自己可以从课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是对本书内容渊源的另种阐释,他本着初生牛犊的闯劲敢于打破常规,将自己不成熟的想法直接袒露在青年人面前,恰是这份对教师使命的执着开辟出新光彩。

本书的十四篇文章的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篇是介绍中国的乡土本色,也就是中国的特殊性;第二、三篇主要介绍文字下乡的无意义性;第四到七篇主要介绍差序格局对于私人的道德、家族甚至男女关系的影响;第八到十一篇主要介绍乡土中政治的运作;最后三篇大概介绍的是乡村的变迁。我仅仅选取部分来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开篇费老直接点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村社会在地方的限制下成了生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乡下人对于土的情节是不可估量的。《乡土中国》距今已有70多年,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逐渐淡化了这一特性,但也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寻。至少爷爷奶奶那老一辈人对于土的情节就远远比我们重的多,他们安土重迁的思想也根深蒂固。很多年轻人在外打拼,在另一所城市获得一席之地时,会萌生接来老家父母到大城市生活的想法,为他们提供好的生活的环境,大都数情况下,老家父母大都内心十分抗拒,他们是不愿割舍这世世代代生存的地方而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在乡下,他们以农活为乐,邻里之间的家常为乐,有自己喜欢的土,有共同语言的人和了解农作物“行话”的人来交流,如果来到高楼耸立的城市,也许这些钢筋水泥的建筑就给他们内心一种冷漠感吧。

农村里,他们在熟人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信任,这种信任就是建立在人情味的基础之上,在这份熟悉中自然而然会有种心安,不像嘲弄他们“愚”的城市人生活那般拘谨。

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缺乏了一种俗的信任感和熟悉感,必须依靠社会契约加以维系现状对法的要求又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法治与人情味就真的老死不相往来了?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