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龙八部》作为金庸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庞大复杂的人物建构,瑰丽奇妙的人物经历,难解难短的俗世恩怨,每一个人物都可以用“有情皆孽,无人不冤”来概括,他们放不下的“执”便要承担所求不得的“苦”,而天地以万物为刍狗,世人皆苦、万物皆悲。本文浅以此观点作分析。
关键词《天龙八部》;武侠小说;领悟;执念;悲剧;
正文
一、引言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要读金庸作品,在了解射雕三部曲之前,应该阅读《天龙八部》,它的背景建立在北宋灭亡之前,是金庸作品中最荡气回肠的一部,在这本书中,人性中善与恶的碰撞,对执念的追求与放下,为我们展示了一部极为精彩的武林大观。
金庸先生在开篇对书名作释说:“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
在书中,明线写段誉、萧峰、虚竹三人的故事,暗线却穿插了北宋与契丹的战乱下,江湖儿女的爱恨恩怨,在佛家教义、武林帮派、个人情欲下相互交织、衍生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悲剧。在此文中主要择段誉、萧峰、虚竹为代表,作简要分析。
二、段誉——能放下我执的人生赢家
段誉作为故事的第一条线,从书的第一章开始,“无量剑”东西掌门左子穆和辛双清比武的场面上出现,到最后一章,慕容复神志已乱,阿碧分送众小儿糖果糕饼吃时,他与随从旁观,作为结局的交代,他贯穿了整个篇幅。不难看出,金庸先生是将段誉定为《天龙八部》的第一大主角,书的《释名》部分也说,小说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
段誉所拥有的武功是因不小心闯入无量山的“琅环福地”中,从洞中一尊玉像处习得“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以及伯父保定帝传授的一阳指心法、在天龙寺紧急之时学会的六脉神剑。
对比慕容复,他一开始便有显赫的家世——正值强盛时期的大理国,有意立他为储君的保定帝、生父延庆太子、养父镇南王段正淳。
金庸先生说:“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慕容复穷尽一生想要得到的,是段誉不付吹灰之力就得到了的。慕容复的“求不得”的宏图霸业,却是段誉最不屑一顾的;慕容复遗憾不能窥学一二的六脉神剑、逍遥派武功、一阳指,却是段誉宁可逃走,也不参悟的。
但是慕容复却是段誉心里最大的敌人,毕竟这个敌人拥有段誉的执念——王语嫣。王姑娘只是一声轻轻的叹息,就能使段誉全身一震,怦怦心跳,热血如沸,心神俱往。但是王语嫣心仪青梅竹马的表哥慕容复。
“你所想要的是我一开始就有却不珍惜的。”由此构成相互的矛盾,这是金庸笔下最鲜明的对比之一。
在修订版中,段誉可谓是人生赢家,一路上迷茫之间,没费多大功夫,仅凭借自身的痴傻性格,便能赢得四大恶人中的南海鳄神为救他而死;天下第一恶人在段誉认他为父之后,放下了所有的包袱,真正出家隐遁山林;钟灵、木婉清等翩翩佳人对他交付芳心;武林绝学被他信手拈来;即使是对他最不屑一顾的王语嫣,最后也放弃了慕容复选择了他。
新修版里,应王语嫣之请段誉寻找《不老长春功》秘籍,再见无量玉洞中之玉像,幡然醒悟,发现自己原来是把王语嫣当成了‘神仙姐姐’;终于释怀,以妹妹对待王语嫣,王语嫣亦离开了段誉回到了发疯的慕容复身旁。
这个笃信佛法、精晓园艺、精通棋艺,对神仙姐姐尊敬、追求王语嫣不要性命的“痴儿”,知书达礼,温文儒雅,老实谦逊,为他人着想,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自言自语的“书呆子”,
两个版本,对于他一生唯一所求的王姑娘的结局,新修版中,段誉才真正放下了“我执”,成全了“无相”。最后在受到义兄乔峰豪气所激励下,段誉也摆脱以往懦弱的个性,充分展现心中的侠义之心。
三、萧峰
萧峰是《天龙八部》中最符合“求不得”设定的人。终其一生他潇洒豪迈,令江湖人士敬佩,但他却最冤、最苦。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凭自己的本事老老实实得到的,按照他的武功与为人,他是江湖中最强大的。可是前半生的悲剧,通通都是因为几个不相干的人。
第一冤在慕容博假传信,致使家破人亡。
第二冤在少看了一眼毒妇,致使身败名裂,痛失挚爱。
第三冤在无意于江湖恩怨,却因两国身世而不得不了却性命。
萧峰的悲剧是《天龙八部》的点睛之笔,陈世骧先生说:“《天龙八部》在每逢动人之处,我们就会感到古希腊悲剧理论中所谓的恐惧与怜悯。”乔峰有着一如古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一样的命运。契丹人的乔峰从小被汉人抚养长大,而他们正是乔峰杀父杀母的大仇人,一生唯一的挚爱阿朱是死于自己的手下,苦苦追查的大恶人竟是自己的父亲。比俄狄浦斯更为深重的是,已然自我流放的乔峰再次被民族矛盾的尖锐斗争卷入其中,乔峰唯有一死才能从人生的“大冤孽”中解脱。(参见参考注释[6])
萧峰何其冤、何其苦?曾见任丐帮帮主时的他,智勇双全,不怒自威,叱咤风云,到后来塞上牛羊空许约的一片孤独与迷茫,痛失挚爱后得到空洞,也能见其胸襟可以气吞山河。
“若论意气之豪迈,行笔之光明,胸襟之开阔,唯有乔峰。”——倪匡。
四、虚竹
虚竹是到书的后期才出现的,作为“性格木讷老实,相貌丑陋,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又不善于词令的平凡人”。他的执念是最少的,对爱、权、名都看的极淡,是最有佛缘的一个人。
想来在解珍珑棋局之前,他只是个一心向佛的小和尚,按照道理来说,他应该是最轻松,最快乐的。和段誉一样,在被硬塞了一系列不想要,却不得不接受的东西之后,他有了一个执念“梦姑”。
被动之一在无法选择的身世,他作为一颗棋子,被义兄的生父——萧远山,抱到少林寺,最后揭示身世,发现自己竟是少林寺最有尊望的玄慈方丈和“无恶不作”叶二娘的私生子。他是导致叶二娘崩溃后作下坏事的苦因,也是刚刚与父母相认,就不得不见着爹娘惨死的苦果。
被动之二在无可避免的成为了逍遥派的掌门人,他见证了无崖子和李秋水、天山童姥的三角恋,担负了逍遥派消灭丁春秋的重任。
被动之三在想做了却凡缘,却被迫破戒,恋上梦姑,最终被赶出少林寺,和梦姑一起归隐缥缈峰。
很难评价他最后是否真的如愿,是否完成了执念,或是被迫接受生活,重新选择。
所以,为人,就不可能不悲不苦不无奈。
五、结语
《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意指世间的一切物质与现象都是空幻不实的,实相者则为非相,佛教追求“远离一切诸相”,就是放弃对现实世界的执着。
还有一心复国,归于痴傻的慕容复;流连情场,为情而死的段正淳;痴于美貌,毁于容貌,不堪其陋的马夫人;心地纯善,冤枉而死的阿朱;高僧恶人之恋的玄慈与叶二娘;天真凶残、痴恋姐夫的阿紫;痴迷武功,最后武功尽失,参悟佛缘,成为一代高僧的鸠摩智;一生纠缠,苦斗至终了的天山童姥与李秋水……
《天龙八部》实在是一部悲剧中种下的苦果,善人苦,恶人苦;也实在是一部苦果中的因果,恶有因,善有因。最后,金庸先生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出了众人顿悟后,放下执念后的解脱。
《天龙八部》这部小说揭示出仇恨之心是怎样束缚世人的,并揭示出化解人生仇怨之道,人若能以慈悲精神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心中就会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11
[2]唐峻山.生命的寂然—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文化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11):55-56.
[3]徐从辉.《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悲剧形象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8-60.
[4]曹克颖.饱尝世事苦,渴饮无相慧——从佛教视角浅析《天龙八部》.广东深圳,深圳大学文学院:518049
[5]康序,陈颖灵.此侠只应中华有——谈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主人公段誉[J].当代作家评论,1990(03):103-108.
[6]徐书奇.从小说到电视剧:《天龙八部》中乔峰形象的塑造[J].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0):99-100.
[7]仲浩群.感悟苍茫人生——《天龙八部》中的爱恨情仇[J].茂名学院学报,2008(0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