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活着》观后与读后感

作者:胥月
主要内容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余华的原作《活着》里,龙二被枪毙后,家珍对福贵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

福贵一生的起点,在那国共对战前夕,他输光了家产,气死了自己的老父亲,随后醒悟过来,打算与妻儿老母好好生活时,却又被抓去前线,经过战争九死一生,回到故土,人生再随着社会背景而动荡,生命中的一个一个人: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孙子的去世,最后只有他还活着,也只有他还活着,和一头孤零零的老牛,等着即将好起来的新生活。

彼时他从战场上捡回一条命,家珍和儿女都好好的,家珍说,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众家观点各一,活着是赎罪,活着是受苦,活着是体会世间的喜怒哀乐。我以为,活着的意义,便是一生能与在乎的人相伴天天年年。

而余华认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

关于福贵一生的故事,“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短暂,表达了时间的动荡和时间的宁静。”这是书的《活着》。

而张艺谋的电影,给了家珍一个幸运的结局,让她在凤霞难产死去之前没有得病,在苦根(馒头)出生后,也算有精神,女婿二喜也还和福贵、馒头一起,看似大团圆的结局,实际是在书中家珍、二喜、苦根死之前,便落幕了,这似乎是为了响应改革开放后,赞扬新时代,也是给所有为福贵一生于心不忍的人,一点善意的怜悯。

然而,之后呢?假如电影再拍下去,是不是最后的一眼还是只剩了福贵和老牛?余华把福贵一生写尽了,我不爱这样残忍的结局,但不得不承认它揭示了生活的真实,电影版《活着》给了我们生命的希望,也叹息无缘再生活着、拥有生命的有庆与凤霞。

不得不承认,他们是那个时代下的牺牲品,最可怜的人。是能够幸存下来生活着的人的陪衬,让人感念“活着”再苦再难,总会遇到好时候的。

福贵的一生,终究不是福贵的。他是不幸的集合,但又是幸存的典范。我们难以评价他活到最后,是赢了?还是输了?只是我想为他叹息,忍不住的感伤,他这样跌宕悲哀的生命,最后平平淡淡,无悲无喜,是因为之前的大悲大喜抽空了自己的精力?

活着,谁甘愿这样活着。假如福贵没有输光家产,那枪毙的就是他福贵。临了,还是想起家珍,坚强而又善良的女人,她脸色苍白,曾因对福贵的绝望而离开,又因生活而回来,福贵不在一年年,是她撑起这个家,我想起她,想起那吓得苍白的脸,她说,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这样活着!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