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语言与文化

作者:刘鑫怡
主要内容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在罗常培先生的《语言与文化》中论述了大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接下来,我将就自己的理解举例论述。

结构主义心理分析家拉康认为,文化的任何表现同语言功能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透过母语这块透镜来观察事物时,事物就被我们的语言体系分了类别。例如:银河系中无数的星辰,我们不去一个个地研究,而是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的一些星辰取名为狮子星座、双子星座等等。这些星座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通过人们的观察,这些星辰聚集在一起像狮子等其他事物。又比如我们把土豆、萝卜、白菜等称为蔬菜,把橘子、苹果、西瓜等称为水果。又或者豹子、猫等动物被划分为猫科类动物,把鳄鱼、狗等分为哺乳动物。

同时这个世界是有序的,由于人们的需要而忽略或者格外重视这种需要。例如像我们平时吃的禽兽,在英文单词中“duck”“cow”“sheep”为鸭、牛、羊。其实深究起来,这些都是表示雌性动物。但是在人类的认知中,这些就是这些禽兽的总称,不分雌雄。又比如,不同地点所划分的也不同。在英语、汉语、日语等一些语言中都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而塔加洛吉语则分为雨季和旱季等。

书中还讲到一个民族越是重要的东西,该民族对它的“语言分割”就越是细密。不禁让我想到中国古代是封建制度统治的,等级制度十分明显。古代对于各类官职分化的十分细腻,三省六部、三公九卿、品级。又比如古时候十分重视“死”,天子死叫“崩”;亲王,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妃子或小皇子死叫“殁”;百姓死叫“死”;刚出生没多长时间的娃的死叫“夭折”;和尚死叫“圆寂”,得道高僧死叫“涅磐”;道士死叫“羽化”,“登仙”。不管是古代还是如今,年龄永远是人们十分重视。古代比现代分的更加清楚,例如:汤饼(出生三天)、初度(周岁)、生小(幼年)、垂髫(童年时代)、始龀(七八岁)、教数(九岁)、外傅(十岁)、束发(男十五岁)、及笄(女十五岁)、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待年(女成年)、弱冠(男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艾(五十岁)、花甲/耳顺(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百岁)。

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各国的交流开始密切。后来又有张骞通西域,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甚多,一些物品也随之被传入中国。书中讲到,中国和其他民族间的文化关系几乎可以从交互借字的范围广狭估计出个大概。首先我想到是的古代少数民族,这是与中国挨的最近,和中国古代战争频繁,同时交往频繁的民族。古代少数民族有夷、狄、蛮、戎、胡、东胡、匈奴。但是目前来说我所知的有胡萝卜、胡椒、葡萄、胡帽、番薯等等。后来与国外也有交流,带来了许多奇珍异宝。大多对其直接进行音译,比如沙发(sofa)、可可(coco)、巧克力(chocolate)等等。

不禁我同时想到现在大学里,同样的词语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叫法、不同的意义。曾经我们寝室成员讨论过“青蛙”在成都、绵阳、绵竹、宜宾的叫法:切闷、癞疙宝、青蛙。“哪吒”怎么读哪吒(nézhā)、哪吒(názhuā)。又或者南方和北方地瓜和红薯不同的认知。在南方,地瓜是一种水果,红薯是一种淀粉食物,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而在北方地瓜和红薯就是同一种东西。还有一个现象,喜欢用现代汉语所说的偏正的方式去强调一种状态。比如黑,四川话就爱说“黢黑”;白,“煞白、惨白”。

由上述可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着一代代的人。同时语言对文化也有辅助的作用,语言可以反衬不同时代的文化。从不同时期的语言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文化。由此可以看到文化的变迁。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