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作者:邹颖
主要内容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这里的“人”并不是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是指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只有吸取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懂得我们自身的成功与失败。

——题记

每次去博物馆,都深深地被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打动,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何以在近代被从前的蛮夷荒远之地侵略和践踏?从历史中找答案,无疑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欧洲,为什么老是抢第一?”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书中亦不乏对历史走向的反思,更是解读中国历史的好参考。没错,中国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解读欧洲历史,也是解读中国历史。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哲学思维、民主制度的渊源、政治权力的传递、甚至是医学、生物学使用拉丁文的源始,这种种欧洲因素不断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质,使欧洲遥遥走在现代世界的前列。

反观我朝,至始皇帝大一统开始,皇权便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境地。偶有改朝换代也不过是新人换旧人。独尊儒术的思想及至现代已依然备受某些人的推崇。14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而15世纪的1480年明朝皇帝下令从此禁止一切海外探险活动。1688年法国爆发大革命,雅各宾派所代表的革命派其激进和狂热的革命思想虽说不是什么好玩意。但就是这种欧洲文明的残次品我们也是近代才诞生类似的共产主义革命。

所以,华夏文明的落后并不是清一朝腐败和衰落的结果,而是横跨几个世纪的逐渐累积。

同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将美国民主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以及美国式民主在美国社会的运行状态作了全面的考察和解析,让读者对美国民主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又进一步考察美国民主如何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大到对美国政治社会的影响,中到对美国人智力、民情和情感的影响,小到对美国文学、戏剧、家庭生活的影响。而在当中,亦不乏对中国的探讨。

书中写道:“中国是以最集权的行政为被统治的人民提供社会安逸的最好代表。……中国人有安宁而无幸福,有百业而无进步,有稳劲而无闯劲,有严格的制度而无公共的品德。……中国一旦对欧洲人开放,欧洲人就会从它那里找到世界上现存的最好的行政集权的典范……”

美国的民主中宗教对其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而中国却恰恰相反——儒家思想限制了民主的发展。孔老夫子的思想的确有许多可取的地方,但由于历代帝王一味地、强制性地规定其为正统思想,使中国人过分强调伦理、尊卑、宿命等概念,也使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比美国更为久远。按照托克维尔分析美国民主制成功地原因来分析中国民主,不难发现,在自然因素下,中国长久的农耕文明没有为民主制度奠定物质基础;而历代帝王统治下的政治社会更是制约了民主的发展,公民千百年来习惯于“顺应天命”,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民主化的建设进程。

中国古代人民心中被封锁的民主意识,一代代延续下来,使近现代的民主化建设更加困难。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里的人们彼此特别熟悉。但是,与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相比,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费先生同样分析了中国社会中关于“家”和“认同感”的问题,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人们并不依靠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而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礼治”。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是孔子两千多年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正因为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乡间看到坏的行为却是合法的行为,于是司法处在乡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了。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的建立起法治秩序。

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反思,我们或许能够知道以后的中国如何发展,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祖国正在一步一步恢复一个泱泱大国的繁荣昌盛,近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无不展现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正在重现历史上华夏文明的风采。生而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自觉地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文明,守护祖国,守护历史,守护大好河山。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