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与青年
——《简·爱》与《呼啸山庄》对比阅读
摘要:勃朗特三姐妹是19世纪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三姐妹既能像星座一样闪耀,又能作为单独的巨星发光(至少夏洛蒂和艾米莉是如此),经过一百多年时间的考验,《简·爱》和《呼啸山庄》已经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本文主要以作品文本为基础,简述《简·爱》与《呼啸山庄》在思想意识的区别和探讨《简·爱》结局的矛盾点。
引言:虽然同为19世纪女权意识觉醒的代表作,《简·爱》和《呼啸山庄》在思想内涵上仍有很大的区别,在笔者个人看来,相比之下拥有完满结局的《简·爱》却不如《呼啸山庄》成功,甚至在结局的设定上《简·爱》显得有违初衷,女性应当在童年时读《简爱》,在青年时读《呼啸山庄》。本文将用细读法,对以上观点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勃朗特姐妹;女权意识觉醒;《简·爱》结局矛盾;《呼啸山庄》
一、19世纪女性文学地位概述
罗伯特·骚赛认为:“文学不是女性可以从事的事业,它绝不可能是。”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女性作家登上文坛之前,男性是文学史的书写者,也就是说,女性作家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大多由男性作家创作。但到了18世纪末,以简·奥斯汀为首的女性作家开始登上世界文学的舞台。“18世纪末发生了一种变化……这个变化是:中产阶级妇女开始写作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回顾英国妇女写作史时说。
在长期以来男权社会的压迫下,女性一度沦为家庭的附属品,男权社会所构建的对于女性的种种“规范”,使女性失去了对自我的真实认识和评价。但从19世纪开始,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一批优秀的女作家开始在世界文坛上逐渐展现出锋芒,以女性独特的视角看待和解读种种社会现象。即使是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英国,夏洛蒂·勃朗特也借简·爱之口向传统观念发出挑战:“我不是天使,,我就是我自己!”
二、《简·爱》、《呼啸山庄》和勃朗特姐妹
1.《简·爱》
1847年,一部署名为柯勒·贝尔的小说《简·爱》横空出世,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强烈震动。《简·爱》主要讲述一位从小就是孤儿的英国女子简·爱在各种磨难和男权社会的压制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真实的女性体验、深刻的笔触塑造了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抗争精神的女性新形象——简·爱,以及一系列具有当时男权社会特征的男性角色。女主人公简·爱被激进的评论者称作一个“新的罗马战神”,带来了“最令时代恐慌的革命”。一个出身贫苦,亦无美貌的孤女形象引起如此关注和不安的原因在于她那与众不同的激烈鲜明的抗争意识。有评论者称《简·爱》为一部真正的“自我主义”小说,这其实基本道出了它的价值所在,因此《简·爱》也被称作英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
2.《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写的是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
艾米莉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在故事情节结构上做了精心细致的安排,采用逆时序结构叙事方式,避免了平铺直叙,极大地增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感染力。她首先从故事的高潮写起,然后回到故事的开头,再到发展过程,最后结尾。艾米莉选择运用这种叙事模式,其创造性的写作艺术手法事实上是对男权诗学的挑战,向世人证明:女性写作是一种充满了女性才智的创造性活动,绝不是对男性文学传统的模仿。
3.勃朗特姐妹
虽然勃朗特姐妹是在同一个家庭中出生和成长,她们的经历和思想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19世纪的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大多数只能在家中坐等出嫁,只有少数妇女因家庭贫困、迫于生计才会外出工作。
勃朗特家是一个贫困的乡村牧师家庭,父亲收入微薄,母亲在夏洛蒂5岁时便因病逝世,因此作为长姐的夏洛蒂不得不承担起一个家庭当中“母亲”的角色,曾两次外出打工,到有钱人家做家庭教师,也为《简爱》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而妹妹艾米莉则不喜欢外部世界的纷扰,更偏爱待在家中过深居简出的生活,她的性格也因此沉默内敛,甚至有一点闭塞狭隘。但在艺术和精神的王国中,艾米莉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也随着《呼啸山庄》的问世而有了一定的成果。
三、从《简·爱》和《呼啸山庄》看勃朗特姐妹的思想差异
1.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的女性意识是站在社会甚至政治角度的。
夏洛蒂在做家庭教师时备受社会的歧视和偏见,尤其是同为女性但仅仅因为出生于贵族家庭而以刻薄态度对待她的阔太太和小姐,这些真实经历使她逐渐有了早期的女性意识,渴望得到社会地位上的男女平等,希望女性能够自由独立,不受歧视。这段人生阅历给夏洛蒂带来了思想上的转变,具体在以夏洛蒂本人为原型的简·爱身上有所体现,在《简·爱》中,简·爱曾对罗切斯特说过这样一番相当经典的话:
“你以为,就因为我穷、低微、不好看、矮小,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我和你一样有灵魂,和你一样有一颗心,如果上帝赐予我美貌和财富,我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我现在对你说话,不是透过习俗,惯例,甚至凡人的肉体:是我的灵魂在对你的灵魂说话;就像我们同样会穿过墓地,站在上帝脚边,平等的——像我们现在一样!”
这番可以称作是“女性独立宣言”式的告白,将简爱对爱情和社会平等地位的追求融为一体,也加深了简·爱的这一文学形象的特征:个性刚烈,追求自尊和自由的女性。同时这段话里也是夏洛蒂本人对社会的拷问和宣战:“女性怎么不能工作了?女性就不能先说‘爱’吗?凭什么要由男性决定女性的命运?”
2.艾米莉·勃朗特
前文提到,相比之下艾米莉的性格更为内向和沉默,没有姐姐夏洛蒂那样的真实经历,但艾米莉笔下的世界似乎更为尖锐。
《呼啸山庄》是一部有着强烈哥特文学色彩的作品,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坟墓、鬼魂和阴沉的天空等意象,将整个小说的基调奠定为沉闷、阴森而严肃的。女主角凯瑟琳的形象其实并不十分正面,她刁蛮任性,掌控欲极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权社会进行了挑战,但最终也造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爱情悲剧。有学者认为,《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哥特特色实际上表达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内心的焦虑、恐惧和不安,“女性哥特表达了女性自身的恐惧,抗争,是女性受到压抑的结果,是哥特小说中的一个独特分支。”凯瑟琳的死亡结局也是一种被迫的结果,“死亡是她从所有社会和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获自由的唯一途径。”
四、关于《简·爱》圆满结局的合理性探讨
按照中国传统观念里对“圆满”的追求,《简·爱》这部作品在中国无疑是深受喜爱和认同的。但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曾这样评价:“《简·爱》的结尾过于圆满了,甚至脱离了那个时代女性不具备地位的社会特点,它是‘败笔’”。辛克莱·刘易斯主要是就简·爱这个角色个人的结局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及时她坚强独立、追求自由和平等,但就当时的社会状况来看,这样的女性仍然很难获得这样圆满的结局,即得到平等的对待。
但也有人认为,《简·爱》的结局是合理的。当简再次回到又瞎又瘸的罗彻斯特身边时,罗彻斯特问她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简回答说:
“牺牲?我牺牲了什么?是食物满足于饥荒?还是现实满足于希望?我用臂膀去拥抱我所珍视的,用我的嘴唇去亲吻我所热爱的,这是牺牲吗?如果这也算牺牲的话,那我甘愿去做!”
由此看出,简已然代替罗彻斯特的眼睛,成为他的支撑者和引导者。这不仅意味着简代表了挑战传统观念上女不如男的形象,而且也表明了女性为爱所奉献的高贵精神品质。
但从“初心”的角度去看,《简·爱》更像是一个悲剧。《简·爱》这部作品要传达的思想是什么?女性,应该独立自主,应该敢于抗争,敢于追求平等和自由。夏洛蒂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塑造简·爱这样一个坚强独立且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一生遭受过很多的不幸和男权社会所带来的压迫和歧视,但她始终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始终不屈服。这样一个女性,最后却做了一个与她应有的个性和所承担的社会使命完全相悖的决定——回到一无所有、残废的罗切斯特身边并且嫁给了他。罗切斯特是很早就结过婚了的,他的妻子患有遗传性精神病,而他选择对简·爱隐瞒这一事实,结果在向简·爱求婚时被当场揭发,用现代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渣男”,从当时的社会看,罗切斯特也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的代表人物。这样的结局让《简·爱》看起来更像是爱情可以战胜一切的故事,爱情让人放弃原有的个性和追求,而简·爱一生一切抗争的结局和目的似乎就是为了结婚而已。
一个女性童年时读《简·爱》,可能更多的会被其中的反抗意识和自我追求感动,从而树立坚强独立的观念,但长大后可能被其中的“爱情”所影响,因此从时机上看,《简·爱》更适合童年时读。
五、总结
《简·爱》和《呼啸山庄》虽然各自有不足之处,但两位女主角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背后,都是对命运不屈的抗争,结合19世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背景来看,这两部具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品,是当时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是女性对社会传统和男权的挑战,对后世的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女性不是必须依赖男性才能生存,男女关系也不需要绝对的割裂和对立,即使今天男女平等仍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实现的理想,但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这个理想将不再是虚无的空中楼阁,而成为即将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李久来、金素芬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2]吴娟《从觉醒到回归的渐进——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幽》[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7月第14卷第4期
[3]Oliphant,M.ModernNovelists———GreatandSmall[J].BlackwoodsMagazine,1855(5):180-189.
[4]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5]尹玖红、赵晓茹、胡颖《从自我认同角度对比<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权意识》[N]《出版广角》2016年3月上期
[6]仲颍、杨梅《试论《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哥特注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7]马晓慧《《呼啸山庄》中的宗教反叛色彩》[J]文学评论2011(4)
[8]徐福义,范亚纳,熊睿主编《文学名著导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9]杨慧《敢问路在何方?——《简·爱》女主人公命运结局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第30卷第4期总第1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