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时代在进步,我们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以及公众的需求在发生不断地变化,科技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的出现。而政府作为一个管理国家、社会的机构,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问题、冲突对自身进行调整和变革。而这个调整、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保证自己对于解决问题和冲突的灵敏性,需要不断的去调整自身的发展方针和性质。但是,政府的变革之路也并不是那么的顺畅,改革的思潮和理念之间固有的矛盾往往难以协调。因此,基于时间和理论两个方面的原因,了解支撑行政改革的相关理念就变得尤为重要。一次好的改革必须是协调、合适的,就算有些许不恰的地方也是可以进行调适的。盖伊·彼得斯的《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一书被誉为对眼花缭乱的全球治理变革进行综合分析的杰出著作,书中对行政改革运动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价,并把各国政府的改革尝试和各种理念的观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后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变更经验。
在这本书中,盖伊·彼得斯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他总结了传统政府治理的六项主要特征:政治中立的公务员制度、层级制和规则、永久性和稳定性、制度化的公务员制度、内部管制和平等。针对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为了提高效益、效率和效能,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彼得斯对这些变革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将他们分为: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和解制式政府四种改革模式,他认为这四种模式是改善当代政府治理的主要方法,他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并适用由于不同的政府体制。针对于这四种模式,作者都对他们进行了深入化的分析,总结出每种模式的倾向性和变革方向。
作者所提出的四种改革模式都有各自的针对方向,同时也存在这一些方面的弊端和缺点,作者将其提出,是希望后世能在这些理论中得到一些启迪和方向,能够使其变革之路能够走得更好,能够发展的更加全面、完善。所以在看待这些理论时,我们也要用一种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不能盲目地去追崇、学习和运用。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世间万物都在更替变化,无论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所以,对于管理这个社会的制度、机构也要顺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自身的变革。政府作为最大的公共管理机构,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管理职能,解决社会问题、冲突,尽可能满足社会群众的需求,使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在每一个发展节点都能能好的发展,能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在面临改革时,政府要根据自己国家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各方面的现状计划出一套适合自身变革的路线和计划,要结合理论和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不能盲目跟风,并且对于理论也不能盲目听从,还要根据自身的国情对其进行调整,避免实施理论后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无论进行怎样的变革都要立足于自身的国情,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最适合发展的变革之路,才能取得理想的改革效果,才能使国家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