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决定去四川读大学后,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的第一反应不是远不是热,而是告诉我“哇,四川好吃的东西超级多的,你减肥的计划又要无限期的延迟了。”没错,四川好吃的东西的确很多很多,火锅、兔头、红糖糍粑、三大炮、蛋烘糕、钵钵鸡......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但是时间久了,在尝尽了无数麻辣鲜香之后,还是思念起了湖南菜的湘情湘味,尤其是那一碗长沙米粉!
米粉?四川不是也有吗?没错,米粉哪里都有,但却各有各的不同。在四川,有锦阳米粉、担担面、宜川燃面等等,它们的味道也是大不相同各有千秋,更何况四川与湖南这两个不同的省份。
在我国,米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食物,关于米粉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古代中国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民众避居南方而产生的类似面条食品。另一说法是秦始皇攻打桂林的时候,由于当时北方的士兵在桂林作战,吃不惯南方的米饭,所以当时的人就用米磨成粉状并做成面条的形状,来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在湖南,米粉从口味上也分为了3大类型:常德米粉、长沙米粉以及湘西米粉,而作为长沙妹坨的我,必须好好来说说这个让我抓住成都日思夜想的长沙米粉!为什么?长沙人更偏爱嗦扁粉,也可以称之为切粉,因为扁粉相对于圆粉而言,更加软糯入味,而四川只有圆粉可以吃,更重要的是,汤底味道完全不同。要知道米粉本是没有任何味道的,全靠汤来调味。所以汤头是一碗米粉的关键。
长沙米粉,不同于常德米粉的口味重油,其口味以清淡为主,汤底以大骨熬煮3个小时而成,原汁原味,相比四川的清汤汤底,又更为鲜甜可口。汤底是一碗粉好味道的基底,而可口美味的码子,则是对一碗粉味道的精致装修,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码字,则是四川人口中的臊子,说实话,刚到四川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臊子是一种腌菜的码子,直到快放假了我才发现原来四川的臊子就是长沙的码子!好了,回归正题,为什么说一个可口美味的码字对一碗粉的味道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呢?因为长沙米粉的汤底清淡,为的是粉味道的鲜香,而无辣不欢的长沙人对粉辣味的把握就在这码子上了!长沙面粉的码子分为盖码和炒码,所谓盖码就是事先做好了码子,粉下出来后直接把做好的码子盖在上面;而炒码,顾名思义,是在点粉的时候临时用小锅炒出来的配菜,这样码子新鲜而且味道好些,所以比盖码贵。
早晨起床,为了养肠护胃,来一碗清淡的肉丝码汤粉,嗦完之后,口齿留香,身体都是暖暖的!晚上下班,来一碗排骨码汤粉,鲜嫩可口,如果想要小小“奢侈”一下,来个辣椒炒肉的炒码,这可是长沙的经典啊!
当然,正如四川面粉五花八门一样,湖南的米粉也有分门别类,除了长沙米粉之外,常德米粉也是比较有名的,一句“恰圆的恰扁的”,可能是唯一一句大家都会说的常德话吧!常德米粉以津市米粉著名,而常德牛肉粉又被称为常德三绝之一。米粉的主要原料是大米,早籼米经过十几小时水浸,打浆,加热定型特殊工艺制成洁白、混圆、细长且有弹性的粉条,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作料后即可食用,吃起来润滑可口、风味独具。常德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者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如龙须,象征吉祥。逢年过节,吃食米粉,以示往后岁月,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样团团圆圆;过日子,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二者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加工简单,清洁卫生;饮食店销售的米粉,油码多样,经济实惠,味鲜可口。
不同于长沙米粉必备的码子,常德米粉是可以免码的,也就是嗦光粉,而油码粉中牛肉粉又格外的著名。牛肉粉的诞生可追溯到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当时朝廷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原籍北直顺天府通州回民杨源,受封武略将军,采食澧田,在湖南常德津市附近(今湖南澧县澧东乡团结村)赐地百顷,带领回族部众从此落籍,回民本来喜吃牛肉面,但当地以大米为主食,不易找到面条,定居此地的回民便以当地原有的米粉充当面条的替代品,创造了最早的牛肉粉,当时的牛肉粉口味清淡。后来,湖南人逐渐接受并加以改进,使其口味变辣变咸,并加入其它香料,于是就有了今天湖南牛肉粉的样子。而津市牛肉粉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湖南特色牛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