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成都博物馆有感
没想到居于城中心天府广场的旁边居然是成都博物馆,早早地就预约了门票,星期六就去了成都博物馆,一览它的内容,没想到门外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原来有这么多的人想要去体会博物馆的美。博物馆果真是壮观,远远望去一派气势,它是由无数块的不规则的三角形拼接而成的现代建筑,
这次最让我激动的就是阿富汗的特展了,阿富汗一个与中国边界最近的国家,可能我们对于埃及呀,印度呀这些国家的文明还比较了解,但是对于阿富汗的文明的知道程度却是很少的,最近的特展里的文物可以让我们大概了解一些吧。随着小路走,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三个金碗,几何纹金碗它保存得较好,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还有牡牛纹和野猪纹的金碗,这两个为我们展现了那时的环境和状况。转身就进入了大厅,大厅中央是三个柱头,柯林斯式柱头和铭文石碑座,都是为了纪念创建者基尼斯而雕造的,我们可以从碑文上稍稍想想但是的想法,之后,进入眼睛的当然是发着光的黄金了,在我的头脑里,一直就认为那时候的人,最多就是把黄金打造成简单的样式而已,但是我被打脸了完全不同,一条镶绿松石金饰板就把我震惊了,上面居然是心型的图案,万万没想到公元20-50年的人都能想出这样的花样,心形的图案让我想到了才看到的雕刻饰板,这块饰板是由扇贝、彩色玻璃、金线等材料组成的,有一个浪漫的故事:豆扇陀外出与沙恭达罗一见倾心,能想出这样的图案可能就是他们对爱最美好的表达吧。有了这样的好的开始,我对之后的文物更加期待,各种水滴形、金字塔形涡形、六出花形、三叶形、三角形、五环形的金饰一个比一个好看,一个比一个让我震撼,他们的创意,他们的做工,一次又一次地让我刮目相看,突然觉得他们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那样的多彩,不是我想的那样保守,枯燥。金脚镯、镶宝石的手链。有着绿松石、石榴石、黄铁矿的项链、女神图案的金吊坠、龙与神图案的金饰,太多太多了,每个都不一样,每个都是那么的独特,旁边的人都说真的是太好看的了,连我都不自觉地说出“真的好乖呀,好漂亮哦。”真的是无法用言语说出它的美,只能在心里佩服当时人的神奇。一个个像茶盖似的那是他们用于装妆品、首饰一类的,上面带有不同的甚至是有颜色的花纹,那是她们对于自己的整理,用今天的话来说大概就是都是些精致的女人了吧。由于本人比较喜欢玻璃制的的杯子,所以对最后出现的各种玻璃杯看得如痴如醉,各种高脚的呀,单耳的呀,双耳的呀,彩绘的呀,完全让人挪不开脚步,为什么会这么好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种颜色,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种形状,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面。彩绘的玻璃杯是最让我出戏的了,这不应该是现代的吗?离我们如今这么远的人都能制作出这样的精品,上面有描绘战斗场景的,有描绘收获海枣场景的,还有描绘渔猎场景的,这都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上面都是对于其中的文物进行的大概的叙述,我对于其中一件文物—镶宝石金项链进行了稍微深一点的调查。这是一条底色为金,由纯金煅成的项链,由串珠间错着滚珠和齿轮状金饰,镶嵌了绿松石、石榴石、黄铁矿等色彩鲜艳的项链的主体,以及流苏式金箔串片组成的,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依然光彩照人。1987年,俄罗斯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发现了这座古代墓葬,并且出土了21618件审美价值极高的精美金器,而且这条金项链的组合方式还在中亚和巴基斯坦等地见到过,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将中东的技法传播至外,而且这种的样式还在中国的陪葬品中有踪可寻,隨李静训墓出土的镶宝石项链,经专家鉴定,其中的宝石来自阿富汗山地。丝绸之路的开通,让西域和中原的交流加多,这条项链的背后是女主人生前的风貌更是丝路上的见证,它是几千年前友谊的象征。
阿富汗展的宏伟以后背后的意义是单单这么点字说不完的,其中很多的神秘需要我们有心人再去调查,但就这次参观,我觉得阿富汗人是在乎爱与美的,从他们首饰的精巧制作和花样我们可以看的出来的,这也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是离不开的,而且他们受希腊,雅典的影响也是非常深的,其中有很多文物上面有神话人物比如说酒神狄奥尼索斯就刻在他们的金腰带上,还有阿芙洛狄忒的石膏像,有的金饰上有就海洋生物海豚的存在,特别是象牙饰板就有佛教的影子,表现的是佛教本生经中一角仙人的故事和《糠腹辛头马本生谭》的故事。
阿富汗,一个以山脉为主体的国家,位于几亚的中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沟通不同文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就是对阿富汗最好的描述了吧,才造成这样绚丽而不为太多人知的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