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心得
说起这本书,只是浅浅地从专业课上老师提起过几句,认真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记述魏晋时期一些言行轶事的小说,这是一本由若干篇故事所积累起来的,从种种方面让我们深入其中,轶事小说就是我们可以从看似简单的琐事中,窥见当时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政治情况。开始以为这本书又会是枯燥,严肃的经典古书一样,谁又曾想过它是这么地不一样,它可以重点写人的外貌,让我们贪婪人物的美色,又可以重点写人物的才华,让我们被学问又吸引去,这本书总会用独特的方法使他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又在其中运用各种比喻呀,对比呀,夸张的技巧,使整本书更加锦上添花。
想要更加深入这本书,我们就必须知道当时的背景,这是以魏晋时期为整个大背景,我从中国文学课上对这一时期有了大概的了解,当时儒学式微,玄学兴起,道教的流行,使整个时期都有着一种魏晋风度,那就是当时的名士们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流俗甚至于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言谈举止,那时候在血腥杀害和政治高压的迫害下,有名的阮籍放浪形骸,名士们一起饮酒服药,畅谈着玄学趣味,那时候他们是崇尚自然,崇尚精神上的自由的。种种看来那时候的道家思想对于魏晋人士的想法和生活以至于风气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说起德行就是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外表,举止等等,《德行》中有说到荀巨伯在探望朋友时,正好碰上强盗的攻击,全城的人都走光了,巨伯还留下来,不扔下朋友,还一个人不怕地跟强盗对话,最后强盗撤军了,城保下来了。这是一个人的重情义,是朋友之间美好德行的表现,王祥对待后母朱太太十分孝敬,后母叫他去看守李树也十分认真,他特别怕李树出了什么事情,有一天晚上后母悄悄暗杀他,但不巧没有如愿,王祥知道后还哀求母亲杀了他,这时候后母才明白过来,于是从此把他当作亲儿子对待。其实人之间不要为了讨厌对方而变成憎恨,就像王祥一样用心就将这种恨化解了,如此孝敬的王祥让我们看到了母子之间的有好的行为,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也知道,那时候的名士是放浪形骸的,是傲慢的,是自然的,他们是追求废“形”忘“神”的,《简傲》里说到谢安与谢万一起顺道去王恬处,明知道王恬不一定会理睬他们,还依然前往,果不其然,王恬就披着头发出来了,也不顾客人,自己做着自己的事,晒着自己的头发,半点面子都没有给谢万,一脸的傲娇,谢万只好默默回去,一句“阿螭不会做作啊”让我们看到了那样地狂傲不羁。这是他们的随性,不被外物所束缚,想怎样就怎样。《伤势》第一则就写到王粲在世时喜欢听驴叫,文帝前去吊唁,叫各位都学一学驴叫来送送他。我们想一想王粲可是建安七子,一首《登楼赋》可与曹植的《洛神赋》并称双美,怎么可以学驴叫呢?这是王粲自己真正的喜欢吧,自己有自己的一个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因为外在的一切,而把自己所喜欢的藏起来,这是本真的,尚真情的,原始的名士。
其实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能够看到最多的就是有才华,机智,有见识的形象了,孔融被捕,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不被牵连,但是儿子却说出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话,让我不禁对这个小孩子的口才感到震惊,也看到他对父亲的爱,刘桢因为失敬而获罪,文帝追问时,他却说道是文帝的管理制度不够严谨而导致的,一语说出了文帝的不足,又让自己脱离的罪过,这是何等的机智。《识鉴》中写到,晋文帝想提倡文治教化,想停止练武,但是山涛不同意,认真地与各位大臣商讨,在场的人听了之后没有不赞同的,之后发生灾害,因为没有足够的武装,不能制止,逐渐变得张狂。真是如山涛所说一致,这足以看得出山涛的见识远,有想法。
世界上有了好的行为就必有不好的行为,《俭啬》中说到王戎真是节俭过了头,明明家产万贯,还经常和妻子一起在烛光下算账,怕被人有了他家好李子的种子,每次买李子时就钻破核再卖,侄子结婚就送了一件单衣,之后还要了回去,这个吝啬鬼的形象在他身上真是体现地淋漓尽致。《谗险》里王国宝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珣,就给孝武帝说不应该带有酒色就召见这么有才的人,所以知道最后也没有召见。这满满的都是为了自己而设的计,自私的样子跃在纸上。女子在古时候本是没有地位的一类人,但是其中也对女子也做了描写,让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不输于男子的,聪颖的女子形象。
文中还有许多的故事,都是从一个个小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一点点的感受,让我们大概知道了那时候的名士们的风格,从小的看见大的,从一系列的人物形象,知道了那时候的社会,从正面的,从反面的都为我们说了很多,不枯燥,还生动地为我们说理,或多或少我们都能懂一些道理,看完之后,不自觉地会去回想,会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