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杜甫诗歌中的“月”之审美意蕴

作者:行人
主要内容     

在余丹教授主讲的“月亮的审美意象”中,以月亮为线索,对古代文人诗词中的明月形象进行了赏析,分别从哲学意味、审美意象、人格意境三个角度为我们讲解了古代诗词作者对月亮的不同理解与感悟。现在,我将杜甫为中心,进一步探讨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月亮,作为中国诗词的意象,从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都是自古以来文人对月亮的发问。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当这些明月穿过不同民族的文化视野的时候,就有了特定的文化蕴意。从审美的角度看明月,它不仅见证了古今,更重要的,是勾起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感受。

人在明月下,往往传递的是孤独寥落的伤感之美。所以,明月与中国文人的很多关系,恰恰放大了生命中很多落寞和惆怅。

诗圣杜甫,一世飘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于丹教授也说“爱杜甫,就不能不陪他一起熬夜”。他即没有找到古代文人自然人格-故乡的安顿,也没有找到社会人格-仕宦的安顿,他不同于李白的“不问何处是他乡”,也不同于苏轼的“此心安处是我乡”,杜甫赤诚执着,因此,生命漂泊,是他的此心大患。而漂泊之感,又在月色下,不断被放大,他的月光,映彻出了他的一生。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56岁杜甫的《江汉》,开篇就写到了,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介迂腐的老儒,在江汉上漂泊,即使是在漂泊,也仍然思念故乡,思乡却不得归,只能与明月一起,度过漫漫长夜,只有明月照进内心的孤单,因此孤单被放的格外的大。同样在《宿府》中,“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在清秋幕府井梧寒的时候,一个人看天地,但是能看到什么呢,在国事动乱自身漂泊的时候,能看到的,只是一轮皎皎清月,而这轮清月纵使好,照亮的,只有内心的悲伤,只能自言自语地倾诉乱世的悲凉。这就是杜甫与明月的相处方式。

不同于诗仙李白“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的天真;也不同于诗佛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旷达,杜甫永远会被月光照彻他内心的悲怆。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也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手足,“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频繁没有止境的战乱中,杜甫的明月,就是他思念兄弟的寄盼,从今夜开始就进入了白露节气,然而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中秋之月,千山万水,还是映衬在自己心上。在这个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季节,人心随着树木走向悲凉,于是,对兄弟的牵挂,就从格外明亮的月光中体现出来。

不仅是手足,杜甫的明月也思念妻儿,“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鄜州的月亮今夜如此的圆,杜甫想象闺中妻子只有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一个“怜”,一个“忆”,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当香雾把云鬟打湿,当清辉使之感到寒冷,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呀,只有月光照干两行清泪。这是一种憧憬,一种期待,明月千里寄相思,月色放大的就是这种寥落孤独,伤感隽永之美。

这是杜甫的月,明月照在他心上是寒的,清寂的,落寞的,照出了他心中的孤单与悲伤。不管从思乡、思兄、还是思妻,他都能从月亮中找到寄托。

月亮是恒古不变的,人世间所有的离愁别恨,都会找一个意象去寄托,明月恰好就给了人这样一种意象,明月自古以来照彻的是心中那些不曾消散的心事。不仅是杜甫,古诗十九首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晏殊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欧阳修有“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亡国的李煜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太多的太多,比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中国诗人更喜欢把自己一种孤寂感伤之美通过月亮表现出来。就连豪迈的李太白,他虽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剑气,但是真正遇到月光的时候,也只有“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了。

我们今天的人很少能理解明月为什么对古人那么重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在这个成本很低就可以消解相思的时代,月亮好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今天的明月,已经被城市里的汽车遮挡的朦朦胧胧了,我们失落了什么,我们失落了缠绵的感伤,失掉了无奈中坚持的情怀,失落了清风明月的托衬,失去了惆怅间内心的一点真诚。中秋佳节在我们现在,都过的太过热闹了,殊不知,有时候,独对清辉也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忧伤。所以,每当我们在几家团圆,共赏清月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杜甫,张若虚,李太白,苏东坡,想一想他们在月亮下曾经的发问。

月亮放大了我们心中的眷恋,勾连起了我们内心一种温情而感伤的审美,我们在古代文人的诗歌中看到了对月亮的审美意象,月亮以永恒的存在阅尽沧桑,照亮了所有美丽的眷恋,我们从杜甫的诗词中看到了这种孤寂寥落的意象,他的思乡、思亲之情,以明月为载体表现出来,成为中国诗歌审美的一颗明珠。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