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之《江村经济》
引言: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老师的推荐,更多的是被书名吸引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看中国农民的生活的,再加上,这本书又是费孝通老先生的博士论文,所以这真实性就不言而喻了,学校图书馆也正好有这本书,于是就借来看看。但我个人对这方面没什么了解,只是由于个人喜欢而选择了这本书,如若论述存在问题,请老师指教!
摘要:费孝通老先生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此书,是献给他那为人类学献出生命的妻子,也是为了纪念妻子,从而跟随着妻子的步伐迈入了人类学的社会研究中来。这本书是以一个中国村庄——开弦弓村的经济生活状况这个样本的微观分析,主要阐述的是经济体系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分别从该村的家、户与村、财产继承、生活、农业、蚕丝业、劳作日程等方面的调查,从来让我们能了解到中国土地问题的显著特征。该书有两个主题:一是开弦弓村当地人对于土地的利用,二是该村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
正文:首先,序论处伦敦大学人类学系的教授布·马林诺夫斯基就提到:费老先生在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进行实地观察研究,并且能不持民族偏见和民族仇恨,做到态度有尊严、超脱是一个研究者该有的价值观,这是很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提到,科学的价值在于真正为人类服务,并且揭示出研究的真理:人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
书中第二章,提到选取该地作为实地考察对象的原因,其一,该地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其二,自然资源极佳,农业发展到很高水平;其三,水上交通,有网状分布的水路,并且城乡之间关系特殊。开弦弓村,坐落于太湖东南岸,位于长江下游,地理区域属于长江三角洲。这样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它的贸易多是海上贸易,除此之外,该地还从事农业,农业也是该地经济收入的第一大来源,第二大经济收入来源是蚕丝业。
开弦弓村,民风传统,在家庭日常生活开支中,就日常开支、礼仪开支和其他开支这三项开支。
家庭中普遍是重男轻女,该村人民还有着封建的思想,也信奉着“香火”延续。为了生产发展,该村的教育比较落后,一般都是在六岁时进行纯文化的教育,接受教育的时间为期六年,这之后,男孩子就要跟着父亲学习农业技术、参加农业劳动,而女孩子就要跟着母亲学习蚕丝技术、缝纫及家务劳动,20岁时成为全劳力。婚姻也都是父母包办,并且女孩子权利极低,吃饭只能坐下位,甚至不得上桌吃饭,如果没做到,就是女孩的过错和逾矩。
礼仪开支主要是指出生、结婚、死亡这三方面的开支。当地人认为这三方面的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会竭力做到最好。对于日常生活他们是节俭和知足的态度,但是对于礼仪方面,他们的节俭思想就烟消云散了,他们认为婚丧礼仪中的开支不是个人的消费,而是履行社会义务。
从对这个村的微观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土地的基本问题:农民的收入下降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在开弦弓村中,经济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家庭手工业的衰落。在这之前,家家户户中大多会缝纫自制衣物,而现在能做出可穿的衣物的家庭仅仅两户,手工业衰落极其明显。这不是因为蚕丝的质量低劣或数量下降,而是农民生产的同等质量和数量的蚕丝不能从市场得到与过去等量的货币。再加上某些工业并不一定适合留在农村,例如,海外代购。当人们平均收入降低,对外界的商品也是负担不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高农民的收入。
中国土地问题面临的另一难题就是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政府只是在纸上写下种种诺言和政策,事实上却将大部分收入用来反共,所以也就不能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来进行改革。
结论:我个人对于这方面是不太懂的,作为大一的学生,我大概就只能将我看完后的感受以及印象深刻之处写下来了。这本书,是写的挺早之前的了,当时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当下的问题,但是,当代农村也依然存在着我上面从文中提取出来的两大关键问题。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当有一种审时度势的意识,要认清目标,展望未来,不辜负那些承受过一切牺牲和苦难的人们。
参考文献:《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著戴可景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