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抄袭的发展
随着近日“爵迹”“锦绣未央”等大热电影电视剧的热映,抄袭这一问题又一次霸占了微博的首页。许多人对于这种“零成本”的创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而不管人们对这样一种现象有着什么样的看法,抄袭事件在近几年愈演愈烈。
抄袭之所以发展到现在这样一种“抄袭有理”、泛滥成灾的地步,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如今迅速发展的网络和新媒体。可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为抄袭提供了便利。
在传播途径方式还不甚便利的年代,抄袭现象是相对较少的。一是难以找到可以拿为己用的摹本,找起来麻烦;二是抄来的东西看的人也少,无利可图。最多的现象不过是张三把李四的故事套在自己身上写出一片洋洋洒洒的文章,如此而已。但是现在的抄袭技术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被网友戏称“抄袭大王”的郭敬明,他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爵迹》都有其他小说甚至是日本动漫的影子,以及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抄袭耽美小说作家大风刮过的作品《桃花债》,近日播出的《锦绣未央》更是被网友扒出抄袭近百部小说!针对抄袭现象的泛滥,我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第一,传播者自身形象;在了解这些抄袭写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写手在讲述自己的发家史时,他们描述以前的生活都是一个十分凄惨的阶段。小时候性格孤僻、家境窘迫、感情坎坷……仿佛在说你看我这么惨,你还好意思说我抄袭?他们摆出这样的“身世”在粉丝心中大打同情牌,在塑造自我形象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更有甚者,在创作初期打着“致敬”原作的旗子大抄特抄,后期自己的小说红了、拍成电视剧电影了,就翻脸不认人,还倒打一耙的都大有人在。
第二,受传者的反馈;现在一些出了名的抄袭写手往往身边也便随着一种可以称之为“脑残粉”的存在,他们往往是一些十三四岁的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形,那些“借鉴”来的作品自然是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他们还没有版权意识,往往让人啼笑皆非。前一段时间红遍网络的名句:“抄你的是看得起你”更是让人无语。抄袭在这部分群体中仿佛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样的后果就是他们给这些抄袭写手的反馈就是:抄的好!抄袭没错!只要是你写的就算是抄的我都看……如此种种,抄袭现象蔚然成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媒体的鼓动;媒体出于自身的利益而产生的把关作用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网络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增加了信息的复杂程度。更要害的一点是:只要你给钱,满足媒体人的利益,它就帮你宣传和包装。各大媒体一报道宣传,受众看到这些各式各样的图片文字宣传,对这些抄袭来的东西也就产生了兴趣。而大多数受众对于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事都处于漠不关心的状态。抄不抄袭对他们来说不重要,但是实际得利的却是这些抄袭传播者和媒体组织。而原作者呢?不仅要面对大批抄袭者粉丝的狂轰乱炸、又要为自己的作品维权上诉,费心费力费钱却难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长此以往,还有多少人愿意自己去创作呢?媒体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自己传播信息的原则和底线呢?
第四,法律体制的不健全。现在法律对于版权的保护方面虽有进步,但是总的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原创作家,他们不及那些抄袭作家有钱有地位,可是为了自己的作品,他们愿意付出钱财时间,然而法律却没有给他们相应的答案。郭敬明被告抄袭即使原作者胜诉了然而至今郭敬明都没有赔偿原作者,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一方面看着长期的拉扯上诉耗尽了大多数原创者的心力,他们选择了放弃,不再追究,有的人直接封笔,再不写作。另一方面那些抄袭者却可以出书拍电视剧电影,肆意捞钱还编纂着一些无病呻吟的故事……法律难道不该对这样的现象采取一些措施吗?
抵制抄袭现象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抄袭不论冠以什么样的美名和解释,它都还是抄袭,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希望能够有一天所有人谈到抄袭都是抵制的。希望我们多一些原创,多一份真诚!
163010116谷欣蓓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