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与人性,复仇与救赎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你所以为的正义就是正义吗?这个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吗?
东方快车谋杀案所讲述的,就是一个经典的关于正义与人性的故事。这本由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的著名侦探小说对于这一主题的描述让我始终印象深刻。这本书讲述了比利时著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在搭乘返回欧洲的东方快车上,遭遇了一场复杂而令人匪夷所思的谋杀案。
最初这部作品吸引我的,只是它的名头,作为经典的侦探小说之一,我曾不止一次听说过它的大名。而当我真正翻开它的书页,越来越深入地阅读,这里面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首先必须要提及的人就是主人公波洛侦探。他不同于我们现在能够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的侦探角色那么光鲜亮丽、相貌出众,他是一个普通而又敏锐的中年男子,他有着自己的矜持和不完美。但是在面对案件的时候,他的人格魅力却不可忽视。他不因任何理由歧视他人,当他的好友布克董事多次仅仅因为意大利国籍而怀疑杀人凶手是雷利时,他没有轻易动摇。他也不轻易的将人打入到某一类这种刻板印象中,认真地剖析着每个人的个性和与案件相关的蛛丝马迹。最令人赞叹的是他出色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他总能不动声色地发现许多看似渺小而无关联,但事实上又十分关键的证据和细节,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也没有轻举妄动,乱下定论,而是一步一步,力求还原整个事情的真相。当众人包括看书的我都还是一头雾水的时候,他总能带头理清思路,拨开案件的迷雾。冷静、谨慎、知识渊博、观察力惊人、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一流,最重要的是,他不失温暖、正义。波洛虽然长着一对滑稽的大胡子,但这仍然无法掩盖他闪闪发光的高尚的人格魅力。
其次我要提到的就是整个故事的主题------正义与人性。通常我们都认为法律代表着正义,它让坏人得到应受的惩罚,然而我们的世界并非所有的坏人都能受到制裁,也有不少的人能够游走在罪恶的边缘,逍遥法外。文中的雷切特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多次绑架幼童,更是在收到赎金后撕票,但正是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人却摇身一变,能够以家产万贯的富商的身份仍然活跃在世界上,到处游乐。一个孩子的死亡,引发了十几个人的痛苦和绝望,保姆、司机、家教、同事、亲人……与这个小孩的阿姆斯特朗案有关的人都聚集在这辆快车上,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惩罚这个犯下重罪却逍遥法外的人。波洛侦探在推出这样的真相是,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遵守法律的正义,将这13个人的罪行公之于众?还是顺从自己内心的正义,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将13个多年遭受痛苦缠身的人们从罪恶感中拯救出来?这样的选择是煎熬而难以抉择的。
这本书一直在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正义?”法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正义,但是法律所存在的漏洞又给多少坏人提供了庇护?世界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坏人仍然享受着自己的恶行而得来的财富。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祸害贻千年。”是不是对于那些坏人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逃脱呢?
小说在波洛侦探解开事情的真相之后,将选择这个难题交给了那13个共同犯罪的人,他们可以选择自首,也可以选择隐瞒真相。在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我补看了由小说翻拍成的电影。这里对波洛侦探内心的挣扎有着更加细腻的展现,波洛在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内心怜悯中挣扎,这起案件的起因和过程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以前所处理过的任何一起案件,而案件的结果又让他在自己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正义和对于案件所引发的内心的正义间摇摆不定。最终,在电影中他选择了人性的温暖,法律可以带给我们秩序,而人性带给我们温暖。
事实上,对于这列车上的13个凶手、帮凶来看。这次的谋杀不仅仅是为了逝去多年的孩子一家的复仇,更是一场盛大的救赎,一次重生。他们这13个人都被过去的事件的阴影所笼罩,自己内心不放过自己,内疚、悔恨和失望无时无刻都在侵蚀着他们。在影片最后,波洛将要下车的时候,他告诉车上的人,警察已经接受了他谎称的破案手法,希望车上的各位能够从中得到救赎。是的,他们完成了自己内心的正义,他们终于能够走出过去,好好地生活下去。
一个人的死亡,十三个人坠入地狱;又随着另一个人的死亡,十三个人的得以重生。我想,波洛侦探大概也是如此认为的吧!这样的事我们无法去评判到底谁做的绝对正确或是绝对错误。在法律道德的约束之下,人性的温暖总是率先带给人希望。
谷欣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