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那些人
前几天无意间了解到了一款游戏,说是游戏,其精细的情节设计、复杂的感情发展、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让我仿佛在读一本感情浓厚的小说。另外让我十分感兴趣的是,这款游戏选择了以台湾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讲述了在1987年的白色恐怖事件下,一所中学中发生的斗争和反抗。它通过游戏这种看似轻浮的表达方式,却将那个年代、那些过往一一生动的展现出来,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打动人心的一面。当我们了解完整个故事发生的缘由,内心会被深深的震撼。
爱与恨徘徊的她
作为故事的女主角,方芮欣毫无疑问是贯穿故事主线的重要人物。故事一开始没有选择以她的视角进入故事,但剧情环环相扣,方芮欣这个决策就像是一根针,将零散的故事情节有序地串联在了一起。
方芮欣总的来说是一个十分矛盾的角色。前期剧情中的她,乐观开朗、积极认真、向往自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是那个时代典型的新思想女性。而后期随着父亲的出轨、母亲向父亲报仇而举报了父亲贪污受贿、家庭破碎、学校的同学也为此欺负她……种种之后,她彻底崩溃了。她开始变得消极、阴暗、逃课也成了家常便饭。她觉得没有什么可以依靠,没有谁可以信得过。
她就像是白色恐怖时期下许多普通民众的缩影,暗喻了在局势紧张的氛围下,人人自危的场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张明晖的帮助和开导于她而言就像是黑暗中唯一的一盏灯,是她内心最后的一丝救赎。她对他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执念,而当她实在是不能得到他时,方芮欣选择了毁灭。最可悲的一幕发生了,当张老师意识到方芮欣的想法后,本身也是喜欢她的,但是出于种种因素考虑以及殷老师为了不牵连方芮欣的劝说后,作为老师的他最后选择了拒绝,而方芮欣却固执地认为是殷老师的插足导致了张明晖的拒绝,她将同样对她很好的殷老师当做了如同当初抢走母亲的爱人的小三一样,而她,也选择了和母亲的做法一样。她向教官白国风举报了殷老师和其他读书会的成员。在那个年代,是不能私下阅读一些书籍的,而殷老师和学生们为了思想的自由和吸取更多的知识在偷偷地阅读。而正是这样本来看似很对的事情,在当时就是一种错误。老师和读书会成员被抓了,张老师也受牵连遭到了严刑拷打最后被处决了。方芮欣她爱张老师是无疑问的,但也正是这种爱变得扭曲了,让这场悲剧发生了。她最终变成了那个让她自己都觉得可怕的人。
所有人的死亡刺激着她,她害怕去面对这一切,害怕面对因为她的一时冲动而丧命的无辜的老师和学生们。“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是白色恐怖时期的常态,方芮欣最后也由于内心的煎熬和自责选择了跳楼自杀。而游戏则是通过对她灵魂的描述,她的灵魂在死后仍留在学校中,一遍又一遍地经历着过去的回忆和背叛,无法离开。
可怜又可恨的他
魏仲廷是这个游戏的开场人物,也是主角之一。故事以他的视角出发,以他的视角结束。但是说到魏仲廷这个角色,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无辜而可怜的人。
魏仲廷是一个进步青年,他不懂为什么政府要禁止民众阅读革命书籍,他加入了殷老师和张老师组织的读书会,吸取着更多更新的知识。他本身是没有错的,自由地阅读本该是学生的权力,但在那个时期,这种自由阅读的权力变成了一种奢求。前期来看他并没有什么错,可是到后来,他因为爱慕方芮欣,当方芮欣向他讨要读书会书单时,他给了她,因此他也成了这场悲剧的缔造者。可能作为学生的他,思想上还是懵懵懂懂的,有着学生的冲动和青涩,因此才会造成最后的局面吧。说他错,其实不过是年少时因爱慕而做出的荒唐事;说他没错,老师和学生的惨剧又是因他部分原因而生。
最终,他在监狱中度过了十几年的人生。直到一切都过去之后,他返回当初的学校,面对荒草丛生、物是人非的种种场景,我不禁在想,这个时候的魏仲廷在想什么呢?他会后悔曾经的行为吗?他还爱着方芮欣吗?他恨方芮欣吗?十几年的沧桑使他释然了吗?我不得而知。
他最后的手札上写着:“当下迫着自己,在恐惧里呼吸着恨。怎知,她却一跃而去,从人世永远逃逸,未留只字片语。畏罪?悔恨?不得而知。只剩茫然费解,盘旋脑海。直至重见天日,物换星移。至亲恩师尽皆辞世,余我一人垂垂老矣。”他恐惧着过去,怨恨着方芮欣的逃避,内心茫然,但又必须去承担这些苦涩。
试图拯救却深陷泥潭的她
再来说说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殷翠涵。殷老师是一位校长千金,同时也是一位有着开明思想的老师。她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开办了读书会,希望能让学生不被政府灌输的单一思想洗脑。“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是她的目标。她欣赏方芮欣的才华,她认为方芮欣是一个能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人才。她积极地邀请着方芮欣加入读书会。但是当她了解了张老师和方芮欣之间的感情发展时,她做出了阻止他们的行为。这不仅仅是出于读书会事情的曝光,更是担心他们之间的感情会毁掉张老师以及这个她寄予厚望的学生。她劝阻张老师拒接方芮欣的表白,并且假装和张老师关系亲密。但她没想到的是方芮欣此时已经扭曲的心理。最后她只能远逃海外,终身未能回到故土,最终老死客乡。
其实殷老师并没有错,她为了自己、为了张老师、也是为了方芮欣,她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是可行的。只是她并不了解方芮欣,她试图去做的拯救在方芮欣眼中则成了她获得唯一的光的阻碍。最终殷老师自身陷入困境得到了这样的结局也是十分无奈吧。
爱与理的挣扎
张明晖老师是这个故事的连接者。他是女主和读书会之间的桥梁,将整个故事联系在了一起。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老师其实自己在开导方芮欣的过程中也爱上了方芮欣。他送给了她作为定情信物的白鹿项链,常常把方芮欣比作是永不枯败的、纯洁的白水仙。但他同时也知道如果这段恋情被曝光,不管是他还是方芮欣都会被毁掉。于是他选择了疏远方芮欣,将这段感情埋藏在心底。这样一个看似出于好意的做法却最终没能收获一个好的结果。
在看张老师的内心独白的时候他说过:“和你(方芮欣)一起时,有一种单纯幸福的感觉,我总不禁想着,想着有一天可以两人携手,平凡度日,可结局终究是痴人说梦。我说你像白水仙,其实我也是一身雪白,孤芳自赏,不见容于这个世界呢。”
张老师他在自己的感情和理性中间挣扎,这种选择无疑是痛苦的,但是最后的结果也是他必须做出的。
从整个故事来看,人人都没有做错,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做出的行为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最后的结局却错得荒唐。可怜?可悲?可叹?无法尽致描绘出我看完整个剧情的感受。唯有细细回味,感受这些复杂的情感,感受那个时代的悲哀。这款游戏做到了游戏上感官的良好体验,同时也做到了对故事的生动描述。可以看出制作者不仅仅是想将游戏做好,更想向观众和游戏者传递自己的思想。虽然是一个恐怖游戏,但是其剧情反映出来的复杂情感和引人入胜、环环相扣的环节,都能够让人陷入思考。与其说是恐怖悬疑,不如说是对人性和情感的一次探讨吧。其实恐怖的不是其他的,正是人心。
白水仙染上了一河鲜血,只能如铁锈般凋零。
故事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唯有珍惜当下。生活,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