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下孕育的社会和民主
在我们高中的政治课本中就学过这么一句话:环境改变着人,而人也会改变所处的环境。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是却有着不一样的种族、语言、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都与我们身处的环境密不可分。那么我们怎样去分析环境和社会、民主之间的关系呢?从《论美国的民主》、《极简欧洲史》、《乡土中国》这三本书中,我们就能简单的窥见其中的一些原因。
《论美国的民主》是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社会学的奠基人托克维尔所写。这是一本关于美国的政治制度及其根源、美国民主、政治哲学、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书籍。它总共有上下两卷,从社会学、政治学角度深层探索了美国的社会和民主。《极简欧洲史》是由澳大利亚与英联邦权威的社会暨政治历史学家、欧洲史学家赫斯特所写,这本书以清晰而幽默的文字将欧洲文明的发展历程,所经历的因素一一道来,发人深省。而《乡土中国》则是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将中国基层社会的特征以及形成的民族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从前面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三本书都围绕了两个主题:社会、民主。不管是欧洲社会、美国社会还是中国社会,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之所以形成不同的原因。
欧洲的社会是怎么形成的呢?赫斯特在文章开篇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著名的日耳曼文化写起,阐述了不同环境下形成的欧洲大地上的文明与武力的冲突、神学与人学的冲突、国王与民主的冲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让欧洲社会从神性走向理性,从科学到浪漫。世俗文化的兴起也让贵族阶级逐渐没落,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使民主意识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大众的视野中。它们打破了原始宗教和教会的束缚,解放了人性,形成了不同的世俗王国。欧洲社会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混合体,权利分散而开放,为了自己群体利益的发展可以不断促使自己发展,这也是欧洲一度强盛的原因之一。
而美国社会的形成则相较于欧洲更为简单而混合。它没有欧洲长久的封建统治和顽固的贵族阶级,对于民主的发展来说,它更加迅速的进入了民主的时代。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州组成的,它自身的组成环境就是它注定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完全的中央指导。这样的社会显然是更加自由而民主的。作者托克维尔对“对于自由和平等的热比较”做出了两种假设,第一种是给定一个终极点使得两者结合为一体,人人平等而无差别自由,然而这种假设显然是不成立的,无论是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在纯粹上层的阶级内部。而第二个设想是极为高度的平等和相对或完全没有自由的制度相结合。从美国社会的特征来看,大众对平等的追求逐渐高于了自由,平等在民主的进程中来说好像更加重要。
而最后一本《乡土中国》很多人都并不陌生,费孝通教授认为中国的基层社会是极其乡土性的,处于这一环境中的人都有该地区的特征。大部分人生于一方土地,长与此而最终也会死于此,这片土地孕育了这样的人:他们安于现状、追求安稳、勤劳朴实。我们从小学过的《桃花源记》中那个理想的“桃花源”大概就是对乡土性社会的最好描述。鸡犬相闻,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不认识的人,流通不足而自然产生的“熟人社会”是极具乡土性的。这与不断和不同文化冲突、融合和借鉴的欧洲、美国文化不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基层的社会文化都是稳定而持续的,他们依靠着一代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依靠传承的力量繁衍后代。这也让作者后面提到的文化下乡难以深入。这样的社会下可见民主的程度之低,安于现状而不愿意去追求所谓的平等和自由的民主社会。
虽然形成这三种文化的环境、因素都有着很多的差异和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独特的环境和思想的迸发,才有了现如今这样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共同繁荣的世界文化,才有了更加完善的社会和民主。
谷欣蓓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