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读书报告
一、引言:
作者简介: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1978~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农民日报》,先后任总编室副主任、群工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记者。1993年,出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桥》杂志社副社长兼中文版主编。1997年至今,供职于《炎黄春秋》杂志,先后任执行主编、副社长、总编辑。著述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曾获评为《新周刊》2004新锐榜"年度知道分子"。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出版时间:2001年1月出版发行(第一版),2009年2月印刷出版
修订版相对第一版的改动:修订版撤掉了杂篇中的两篇文章:《造化的报应》和《探究雷锋》,增加了三篇文章:《有关潜规则的定义》、《正义的边界总要老》,以及一篇有关潜规则概念的访谈。
页数:272(修订版)
二、内容
内容简介: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还难以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后根除潜规则。
结构:
讲官吏与百姓的关系:《身怀利器》、《老百姓是个冤大头》
《第二等公平》;讲官吏与上级领导包括与皇上的关系:《当贪官的理由》、《恶政是一面筛子》、《皇上也是冤大头》;讲官场内部的关系:《摆平违规者》、《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把几种关系混在一起讲:《新官堕落定律》、《正义的边界总要老》、《官场传统的新传》、《晏氏转型》;总结:《宗祯死弯——帝国潜规则的一个总结》。
目录(略):就是按照这个结构排的。
三、扩展
《隐蔽的规则》、《血酬定律》吴思、《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根据周梅森的同名小说改编)、《永远在路上》中央反腐纪录片。
四、理论观点
(吴思)有关潜规则的定义:
1.1.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2.2.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各方的造福或损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发生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交易成本降低;
3.3.所谓约束,就是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对这种利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方对彼此行为的预期的稳定性;
4.4.这种在实际上得到遵从的规矩,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在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确的认可;
5.5.通过这种隐蔽,当事人将正式规则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之中,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获取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在潜规则的生成过程中,当事人实际并不是两方,而是三方:交易双方再加上更高层次的正式制度代表。双方进行私下交易的时候确实是两个实体,但是,当他们隐蔽这种交易的时候,就变成以正式制度为对手的一个联盟。隐蔽本身就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的存在,反映了更高层次的正式制度代表的存在。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的随笔,大体都在讲“淘汰清官”,解释清官为何难以像公开宣称的那样得志得势,为何经常遭遇被淘汰的命运,以至青天大老爷竟成我们民族梦的一部分。“淘汰清官”的上下左右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潜规则。
五、评价
吴思的《潜规则》和之后出版的《血酬定律》带来的巨大影响,已不仅仅限于阅读界,也不限于文化思想界,而且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度影响,亦可将两本书看成这个时期的中国人感悟历史、观察现实的坐标。
——《南方都市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化总结”
“潜规则”在明朝的一个近义词是“陋规”,写多了这种东西,人也容易显得“陋”,满脑袋利害算计,算的还都是陈年老账,全不知今夕何夕,更不知道精神和理想为何物。我不想给读者留下这种印象,希望本书和作者的模样丰满一些,便加了几篇杂七杂八的文章,其中还谈到人格理想……
——吴思《潜规则.自序》
我在看了这本书后,着实被震惊到,过去很多的疑惑也得到了解决。明白了,贪污腐败是从古代就存在的,不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明白了,古代的清官不是不存在,而是被一步步逼成贪官的。
古代的官员基本工资不高,明朝的官员的正式工资是历史上最低的,所以在明朝贪官数量也是最多的,那时候一家好几口人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而那时候没有妇女解放运动,没有双职工,平均起来一家六七口人全指望一家之主每月仅有的工资。而那时候一个县太爷与如今最贫穷的农民阶级生活在同一水平线上。更致命的是那个年代没有社会福利。为了维持一家子的生活,为数不多的清官被逼上贪官的不归路。
官员要向百姓征收无数的苛捐杂税,这也成了他们贪污的一大口径。老百姓是个冤大头,冤大头是贪官污吏的温床。在冤大头们低眉顺眼的培育下,贪官污吏的风险很小,麻烦很少,收益却特别高,因此想挤进来的人特别多,他们的队伍迅速壮大。百姓们也就麻木接受,真正敢站出来向皇帝揭发检举太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揭发检举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书中将古代官职与现代官职对照起来,把银两折算成人民币的做法,极大地缩短了古今时空的距离,这不仅让我领路了古代官场的污浊空气,也激发了我对当代官场腐败现象和反腐斗争的思考。在看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看着乌烟瘴气的官场,作风不正的官员,拿着党和人民交给他们的权利和信任为所欲为,不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太多的不作为乱作为。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屡见不鲜,让人民群众叹息且失望。但我们依旧要对我国的法制体系保持信心,在习总书记带领的反腐行动下,坚定不移的打虎、拍蝇、猎狐。中国近几年的反腐行动效果显著,很多不法分子已经被绳之以法,所以我们要重新树立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但是惩处贪官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任重而道远啊。
六、参考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
《在历史表象背后评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张旗《关于“潜规则”的社会学解读》于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