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羊羽先生的准许下,我们有幸观看了由当代著名文学家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而来的经典电影,在观看完这部作品后,谨将我的一些浅薄之见诉诸笔端。
首先,小说活着给我的整体印象就是一部悲剧,是一个时代变迁下小人物命运的缩影。在这个时代浪潮的席卷下,福贵的命运起伏与他的名字截然不同。当福贵亲眼目睹家人的慢慢离去,所能拥有的本能麻木的支撑着他活着。活着既然已经没有意义,那么他便可以像一个木偶一般苟延残喘着。他舍不得死,因为知道活着的不容易。
在命运面前,小人物的一生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然而正是余华对小人物的刻画造就了活着的成功。每个人都能从中明白活着的不容易。每个人都会有对命运更深刻的理解。这或许便是活着成功的基石。
而在从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中,开头与小说相差不大。主人公徐福贵出生确实福贵,却因为母亲的溺爱而成为了一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了所有的荒唐事,索幸还好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娶到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家珍。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在福贵被人算计而家道破落后毅然决然的回到了福贵身边,用自己的善良包容改变了这个败家子。
他开始为生计奔波,如果不是社会风云变幻的影响,或许他这一辈子也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去了,可是命运似乎在给他开着玩笑。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尽生死是回家的欲望支撑着活下来。
当了俘虏过后,在面对解放军上级询问的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或许如果跟同样成了俘虏却选择留下来的春生命运对比的话,那福贵做了个错误的选择,可在那一刻选择时,谁又敢说春生没有羡慕过福贵。
用家珍的一句话说,只要一家人能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天底下有权有钱的人太多,可幸福的太少,一家人能够天天在一起,穷日子里也能过出几分甜意。
如果故事能这样就结束了,一家人甜蜜的生活在一起,那这部作品可能还会被人当作喜剧看待,没有后来令人感触的活着的哲学。
解放了,土地改革,昔日害得福贵家破的龙二被枪毙了,当福贵亲眼目睹龙二被枪毙的画面时,这一刻,他也想开了,释怀了,认命了。只有经历过生死分离的人才更珍惜家庭团圆的真实可贵。
可是命运就是这么残酷,在福贵终于想明白人生的意义的时候,命运的玩笑却在这刻后开始降临。儿子的意外逝去让曾同甘共苦,共经生死的春生与自己家变得如同世仇。在这里与小说有些出入,不过联系电影拍摄需要对某些情节进行改编也就勉强能够接受。
儿子有庆的死让妻子家珍始终无法释怀,福贵为了家珍而努力的支撑着自己活下去。天生聋哑的女儿嫁给了一个跛脚但是心地很好的女婿。日子似乎一天天变好,然而文革的动荡促使了女儿凤霞的意外死亡。不由得让人感到命运的荒诞。
还好外孙的出生令整个家庭有了些许意义。电影中的情节就在这一刻完结了。或许是不想跟小说一样太过悲剧,而在我看来这也是这部作品改编后的一大遗憾。没能完整的将小说尽可能展示出来。
这部电影对小说的还原度颇高,除了部分情节和结局有较大出入外,也不失为没看过这部小说的人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