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干部卖菜该不该?”
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行政管理1班
姓名:钟林骏秀
学号:173010056
【摘要】机关干部可以‘卖菜’为由请假不上班,工资照发,收入不上缴。”眼下,这份在山西省寿阳县执行6年的“红头文件”引发争议。
寿阳是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旱地蔬菜基地。长期以来,农民种粮低产薄收,种旱菜却因所需水分少、易储运、营养价值高而受青睐。据此,寿阳县委、县政府把以茴子白为主的旱地无公害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全县推广。200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由于农民不熟悉市场行情,种出的菜适销不对路,大量的菜烂在田间地头,农民抱怨政府,卖菜难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机关干部参加百日蔬菜营销活动的意见》,并执行至今。
此政策一出,寿阳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卖菜,全县有700多名干部参与卖菜,蔬菜“产多少卖多少”。2005年底,寿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卖掉近6亿公斤,注册的“寿绿牌”蔬菜被商务部、国家环保总局等13个部委确定为全国三绿工程蔬菜十大放心品牌之一。但是,随着蔬菜的大量增产,卖菜难问题更加严峻。为加大力度,2005年底,寿阳县委、县政府又决定在原《意见》的基础上,将卖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谁卖得多,就可以被提拔。于玉生,平头镇政府任企业管理员,他一次帮助村民们卖掉40万公斤蔬菜,每公斤提2分钱,挣了8000多元的中介费。杨海军,曾为普通镇干部,他因一年能销售数千万斤茴子白被频频提升,先是提拔为镇党委副书记,后又到景尚乡任乡长,今年6月又调任种菜大乡平舒乡乡长。
据调查,寿阳“卖菜干部”陡增的同时,引进20多个反季节品种,培育出600多名专职蔬菜经纪人,取得了北京等20多个大中城市的销售许可证,产品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16个省86个县区,今年可望售出6.5亿公斤,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寿阳相关产业的繁荣,大型网袋厂、蔬菜加工企业、专业蔬菜运输包装公司也在寿阳应运而生。
【正文】一、生态环境:寿阳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旱地蔬菜基地,政府想以农业生产作为突破口,而农民们不熟悉市场行情,种出的菜适销不对路,卖菜成了该县的大问题,这指出了寿阳县的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对该市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政治环境:由于农民不了解市场行情,导致蔬菜烂在田间,村民们抱怨政府,而根据这一卖菜形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让机关干部带领百姓进行蔬菜营销活动,政策一出,700多名干部响应号召,参与卖菜,随着销售量增加,政府又决定在原发文件的基础上将卖菜销售额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准则,这也让很多卖得好菜的干部成功升值,这体现了寿阳县政府在一定政治体系中与公共组织并列且对公共组织发生作用的诸多中政治因素之总和。
三、文化环境:由于处在以农业为主发展的县城中,农民们与干部们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引进来新的技术为发展卖菜事业大家都看重种菜、卖菜、销售额,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导致了“干部不上班,带薪卖菜”这一现象。
四:经济环境:当初因为贫困,技术落后,只能发展农业,到后面干部带头卖菜赢取利润也带动了农民的收入,通过多种渠道打开了蔬菜产业的市场,获得了很多城市的销售许可证,带动了整个县的经济发展。
我认为寿阳县委、县政府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从机关干部请假卖菜,工资照发,收入不上缴这一方面可以得出这对政府的正常运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个行政机关没人上班,全都跑去卖菜,是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县里的政治与文化停滞不前,看不到远景;再然后从机关干部从中赚取中介费这一方面是对农民百姓的一种不公平;最后对于谁卖菜卖得好谁就能升官这一方面是我最反对的,如果一个一心只有利益的商人,但他完全不关心政治也完全不懂政治,一门心思投在卖菜上,菜是卖好了,经济实力也提高了,个人得到了提拔,有了政治权力,但不敢想象这样一个商人执起他一窍不通的政这个县会乱套成什么样。所以我认为寿阳县委、县政府的这一做法虽是可以发展经济,但不能算上合理,应该重新调整相应政策,在政治与经济上寻求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