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案例分析——“四川省邛崃市公共事业民营化进程?”

作者:钟林骏秀
主要内容     

案例分析——“四川省邛崃市公共事业民营化进程?”

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行政管理1班

姓名:钟林骏秀

学号:173010056

【摘要】

城市公用事业是外部性大的领域和自然垄断行业,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明显等特点。由于私人资本往往缺乏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无法取得私人资本理想的回收,因而无法,也不愿独立承担这类领域的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公用事业具有较为稳定的经济回报和一种“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这就为私营企业介入城市公用事业建设领域提供了可能。同时,私营企业追逐利益的特点也促使其愿意在政府的主导下,介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建设和经营,政府仅仅需要给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条件和一定的经济资助,以保证其能获得回报。同时政府也需要在数量、质量和范围上对其加以监控。

【正文】

一、社会转型后导致原有企业不适应社会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邛崃市原有的自来水一厂、二厂供水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用水需求,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公共需求量的增大,所以需要进行BOT模式的改革。二、市场体制存在局限性。存在市场竞争不完全、市场体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等局限,这也就从侧面看出,市场需要政府的出面与调节,私营企业在追逐利益的情况下应在政府的主导下,介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建设和经营,政府也需要给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条件和一定的经济资助,以保证其能获得回报,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在数量、质量和范围上对其加以监控,以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

三、从政府方面看,政府通过公共事业组织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去解决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城市基础公用事业作为公用产品的重要部分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要使城市公共设施生产和提供保持持续稳定的扩张,拓展投资主体和渠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讲,有条件引入私人资本,与民营企业合作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政府与企业职责明晰,企业是主体,政府为主导,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了企业资金对进行BOT模式的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整个过程中的风险将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为政府和社会发展谋取了不少福利。

我国很早就开始尝试建设公共事业民营化建设,其中这一案例中的BOT模式就是典型的例子,也许这一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也为国家对于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因为公共事业民营化是作为一个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它能带动社会经济,提高城市管理质量,所以在未来我国一定会努力探寻一条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城市公共事业民营化道路。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