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探讨月的审美意蕴

作者:李赛燕
主要内容

探讨月的审美意蕴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杜甫、李煜、李白诗歌中月的审美意蕴,不同的时间诗人眼中的月所蕴含的情感各不相同,但三位诗人大多数诗歌都是抒发的一种孤独寥落的感伤之情。

关键词:孤独思念感伤

从古至今,“月”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尤其是诗人的笔下。在古代,距离使消息的传送特别困难,所以,月亮成为人们传递情感的载体。月亮既可以传递美好的祝福,也可以表达感伤寥落的牵挂,月亮放大快乐与忧伤,放大心中的眷恋,勾连起我们内心的一种温情而感伤的审美。而于丹的课程中讲述的是月的审美意蕴,特别是孤独寥落的感伤之美。

一、杜甫的“月”的审美意蕴

杜甫是一个处在盛唐向中晚唐过渡的时期,经历过安史之乱,晚年四处漂泊,孤苦无依。所以杜甫眼中的月是寒的,冷的,放大了他心中的孤独与悲伤。

1.传递了孤独寥落的感伤之美

由于杜甫有常年漂泊在外的经历,他不像李白那么豪迈,不能有酒的地方就是安顿之所,也没有苏轼的旷达,不能“此处心安是吾乡”,他所有的只是一份赤诚和执著,所以他是一个生命漂泊感特别强烈的人。杜甫渴求着寻找安顿,这个安顿是自然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双重安顿,回到故乡是他对自然人格的安顿的愿望,获得仕宦官位是他社会人格安顿的愿望。他曾称自己是“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2.思念故土、亲人

杜甫一直在外漂泊,所以他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分外强烈,明月寄托了无限的思念。杜甫的诗中,有对妻儿的思念,有对手足兄弟的思念。

在杜甫的《月夜》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怀让他望见窗外的一轮皎洁的明月的时候不由得思绪万千。杜甫因安史之乱与家人分开,在外流落的过程中写下《月夜》,此时他通过月亮展示出来的情感不仅仅是一般夫妻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在动乱的时局之中,战争带给人的离乱之苦。纵观《月夜》整首诗,杜甫抒发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思念之情,还有天下千千万万个因战乱而失散的家庭,他是通过月光来传递他们的思念,月光虽然是冰冷的,但月光中包含着浓浓的思念与爱意的情感是温暖的。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则是表达对于兄弟的思念,“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由于战乱与兄弟分开,战争未休,家人不得相见,听到戍鼓声、雁鸣声,看到天上的月亮想起故乡的明月。因为距离远,书信来往不便,唯有一轮月亮成为他与亲人传递思念的信物。

3.勤勉、志向与惆怅

虽然杜甫生活在一个乱世之中,但由于祖上的儒家传统,所以在他的思想中,没有吸收很多其他家的思想,他算得上是一个醇儒,所以他的志向就是做一个能够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的贤臣,一个能够在君王贤明时为他辅佐的人,在君王不贤明时可以进行讽谏的人。明月见证了他的勤勉,见证了他为国家劳心的辛苦,杜甫曾在《春宿左省》中写到“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这表达了他在月夜中还在尽职尽责当值的精神。

杜甫,一个生命漂泊感显著的诗人,他的诗歌中的月多是抒发自己的在外漂泊的孤独之情、思乡之情。

二、李煜的“月”的审美意蕴

李煜,南唐后主,作为亡国之君,他眼中的月更显得悲凉,他通过月所抒发的孤独寥落的感伤之情不仅仅是一己的感伤,更是表达一个国家的疼痛。

1.传递了孤独寥落的感伤之美

李煜的创作是从他投降成为“违命侯”开始分为前后期,后期创作多表达自己沦落为阶下囚的愁苦和对江山易主的故国的怀念。在他的《相见欢》中可看到他沦为阶下囚后满心的孤独与愁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虽然是一钩新月,但月如钩子,钩出他心底的感伤,照彻心里的寂寥。在他的另一首词《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都写了月,都写出了对于故国的怀念,月亮还是明亮的,但国家却倾覆了,表达出他的愁苦之情。

2.表达他的相思

在李煜的前期创作的词中,月亮蕴含着他的相思之情,在他的《菩萨蛮》的第一句写到“花明月暗笼轻雾”,月光迷蒙,与小周后在这样的情境下幽会,表达词人的欢喜。在《喜迁莺》中“晓月坠”,表示词人从梦中惊醒,月亮好像从天空坠落,梦中人也离开了,表达对梦中人的思念之情。

虽然李煜的“月”在不同的人生时期蕴含着不同的感情,但现在人们大多数都关注的是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身份时写出的对故国的怀念以及作为亡国之君心中的伤痛。

三、李白的“月”的审美意蕴

李白的诗歌中经常出现“月”这个意象,不论是什么时候,李白好像都会写到月,但不同的情感写出的月也有所不同。

1.传递了孤独寥落的感伤之情

李白虽然比杜甫豪迈,只要有酒的地方就是他的归处,但李白也有孤独寥落的时候。在李白的《长门怨》中,描绘的是月夜下的深宫,写的是生存在深宫中的宫人的情感,深宫中的月带着无数宫人的悲伤与惆怅。这是我认为李白诗中浅层的忧愁。更深层次的忧愁是体现在他的《忆秦娥》,这里的忧愁不仅仅是个人的忧愁,也是国家的忧愁,“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借月怀古伤今,写古今的月见证国家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感叹,凸显悲凉与怆然之情。

2.豪迈的笔风、征人思乡思亲

在李白的《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句中的“苍茫”、“云海”、“长风”都可以看出诗人用豪迈的笔风写出辽阔的边塞图景。而诗的后面六句“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写出了远离家乡的戍卒在月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相思之情,遥想妻子登高楼远望哀叹,写出战争的残酷,对于战争的厌恶。

3.诗人思乡思亲

说起借月表达思乡怀人之情的诗人,大多数人都会想起李白。的确,李白的诗中可以找到大量的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如小学时就学过的《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初中学的《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写出的是诗人在月下独酌,与月对饮的场景,写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独身在外的孤独。再如《渡荆门送别》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幼稚的体现

月的这一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李白的《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虽然这句话是幼稚的体现,但纵观整首诗,却是诗人对于当时朝政黑暗的暗讽。

5.月作为诗人高洁品行的象征、纯洁友谊的象征

月亮有皎洁、冰清玉洁之意,所以很多诗人都会用月来自比,来表达自己不被外在所玷污。李白也有用月来象征高洁的品质。如他的《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中的“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借月写出人的清静淡泊的高远之情和孤高的出尘的高洁心灵。而在《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则是写出诗人与友人之间如明月一般的纯洁的友情。

李白作为诗仙,留下来的诗歌非常多,而其中写月的诗句也不少,他的月所蕴含的感情也是很多的。

结语:杜甫带有漂泊孤独之情的月、李煜带有江山易主国家伤痛之情的月、李白带有思乡思亲之情的月都是其最为人所知的月的审美意蕴。月有时候是喜人的,它放大了诗人心中的喜悦之情,但在这三位诗人的眼中月更多的时候是恼人的,躲不开,撵不走,放大心中的孤独与感伤。

参考文献:

[1]赵紫艳。《杜甫诗歌中月意象的内涵分析》[J]。艺术科技,2016,09期。

[2]张冰。《李煜与纳兰容若词月意象之审美意蕴》[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期。

[3]张辉,胡静。《古诗词中月意象的审美意义》[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期。

[4]是新宇。《浅析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审美意蕴》[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06期。

[5]顾散原。《浅析李白诗歌中“月”的审美意蕴》[J]。考试周刊,2009,12期。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