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
一、引言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初版于1974年,中华书局于2013年4月出版了112页的《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曾对此书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二、内容
《乡土中国》一共由15章组成,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和一篇后记。在此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三、《乡土中国》与《菊与刀》的对比
与《乡土中国》类似的书有读书报告书目中的《菊与刀》。《乡土中国》是一本描述中国乡村社会的作品。而《菊与刀》则是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惊世之作,“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时至今日,《菊与刀》这本书被认为史上描写日本文化的第一书。二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本书都是描写各自民族的作品,都是探寻民族的发展,但不同之处在于《乡土中国》的作者费孝通是实地进行考察而得出的理论,而《菊与刀》的写作是属于委托研究,作者也并没到过日本,她把战时被拘于美国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笔触探入日本人生活方式的诸多层面,追问了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虽然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经典著作,但由于不是实地考察而得出来的,所以有一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但不得不说,两本书都对社会的研究具有价值。
四、《乡土中国》理论与观点
虽然《乡土中国》只有短短十五章的内容,但说实话,费孝通先生在书中提及了许多的理论知识,如“愚”、“文字”“语言”、“文字下乡的前提”、“家族和家庭的区别”等一系列的概念。在我看来,有些概念还比较容易理解,但有一些概念确实很难去读懂,像是最后一章的“从欲望到需要”、“名实的分离”。我着重想对其中一章的内容进行一个自己的理解。
我选择的是“差序格局”一章。这一章开头是介绍在中国有一个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私”,“私”的问题往往出现在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定义)比集体主义重要的时期,每个人都想占公家的一点便宜,享受权利却不实行义务,由此引出对社会结构的格局的探讨。西方社会是一个有着一定界限、且界限清楚的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格局的界限十分模糊,不是像西方社会格局那样的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的。即使是兄弟这种关系十分紧密的人,他们的关系网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这正是差序格局的特点,在圈子中心的“己”的势力有强有弱,所以圈子的大小也不同,世态炎凉十分的明显。由于在这种差序格局之下,中国人对于亲属这种关系十分看重,于是攀关系、讲交情的现象十分常见。两个社会格局进行对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中国人社会关系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
五、评析《乡土中国》
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正在放弃几千年以来的“差序格局”,照抄西方现代社会的“团体格局”,从而促使中国社会也向现代格局转变,短时间内转变是不可能的。“团体格局”是否是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唯一途径也是让人怀疑的。[1]也有学者认为:就文化心理结构而言,差序格局中的一些观念和原则至今仍存在,但有一些观念在社会发展中已经逐渐发生变化。无论是变化,还是存续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还有学者认为:费孝通先生正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考察中国农村社会的习俗传承,紧紧抓住中国社会古来今来的脉搏发展,对乡土社会的解读与思考不仅合乎情理而且入木三分。。
我对差序格局有着自己的一些理解。差序格局是中国几千年以来逐渐形成的特有的社会结构。它所规定的社会格局,让亲属关系在中国社会尤其是乡土社会中变得很重要,乡土社会成为由熟悉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基本没有陌生人,血缘维持社会的稳定,并干预社会活动,而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是形成地缘。差序格局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乡土社会构成的基础,是影响社会活动在人与人之间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当今社会“攀关系,讲交情”的风气形成的重要原因。
六、总结
《乡土中国》是一部有关中国乡土社会的著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较为具体且完整的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理论的概括总结。
参考文献:
[1]韩金桥,《现代社会的乡土魂——浅析<乡土中国>》[D],《时代文学》2015年12上半月。
[2]陆益龙,《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1》[D],《人文杂志》2010年第5期。
[3]刘博,《费孝通<乡土中国>内蕴及价值的再探讨》[D],《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6版,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