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琼瑶小说《一帘幽梦》
内容摘要:本文以小说《一帘幽梦》为例分别从作者生平、古典诗词、模式化、琼瑶热四个方面对琼瑶的小说创作进行一些浅薄的分析。琼瑶原名陈喆,于1973年创作小说《一帘幽梦》
关键词:作者生平古典诗词模式化琼瑶热
最近,随着《还珠格格》再次登陆湖南卫视,琼瑶又一次回到大众视野。但随着电视剧剧情的发展,一些之前并没被关注到的细节重新被人们所提起,例如永琪是个“渣男”,令妃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善良,皇后敢爱敢恨等等。为什么明明是同一部剧,前后的评价如此不同?我认为这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观众群体阅历逐渐增长,更重要的是琼瑶作品本身就带有另一种藏在表面之下的意味。而我想从琼瑶的另外一部作品《一帘幽梦》来进行分析。
《一帘幽梦》,是中国台湾著名言情小说作家琼瑶的作品,创作于1973年,《一帘幽梦》是琼瑶的一部经典小说,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反响热烈。主要内容为紫菱是一个天真烂漫、爱做梦、爱幻想的女孩,特立独行,但在品学兼优、光芒四射、热爱舞蹈的姐姐绿萍的衬托下,她显得黯淡平凡。紫菱深爱着从小一起长大的楚濂,而楚濂与绿萍是公认的“郎才女貌”,虽然楚濂向紫菱表达爱意,但因为准备向绿萍坦白前发生意外,绿萍失去一条腿。至此,楚濂不得不埋藏对紫菱所有的爱和绿萍结婚,而紫菱因为想要逃离最后随着在宴会上认识的、理解她的费云帆结婚出国。故事最后是紫菱和费云帆回国,知晓绿萍已经知道楚濂一直爱着紫菱,两人相互折磨了许久,最终以离婚收场,而紫菱最后怀上了费云帆的孩子。
一、作者生平经历对于作品创作的影响
琼瑶有三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与高中语文老师的初恋,因为高考失利,被迫夭折,留给她太多的自责,影响了琼瑶之后的人生。这段初恋,成为她的第一部小说《窗外》的原型;与第一任丈夫庆筠的短暂的婚姻,由于琼瑶的以自己初恋为原型的小说《窗外》的成名,庆筠开始赌博酗酒。此时琼瑶的小说创作充满了悲观,内容多为有情人被生活所累,或是女主角遭遇赌徒,代表作品有《在水一方》、《烟雨濛濛》,这段短暂的婚姻留在琼瑶记忆里是抹不去的伤痛;第二段婚姻,与杂志社平鑫涛的相爱,在双方都有家庭的时候,琼瑶至此开始长达十年的“小三”生涯,所以这段感情一直被人们所诟病,这段畸形的感情让她充满负罪感,不甘于充当第三者的角色,这是的小说创作多写婚外情,小三与出轨男终成眷属的情节。
琼瑶喜好代入自身早年经历为人物原型,典型如介入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女性,并且她因为自身的原因,十分同情且支持第三者,而且如果第三者没有取代男主原配就以自杀殉情为主要情节。如《一帘幽梦》中紫菱与绿萍到底谁是与楚濂爱情中的第三者,将在下文中进行分析。
我们还知道的是琼瑶高考失利,所以在琼瑶的作品中,可以从主角的言谈和行为看到琼瑶借作品人物来表达自己抨击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在《一帘幽梦》中,琼瑶假借紫菱之口说出自己对于学校教育的看法:“‘我想,我必须彻底表明我的立场和看法,这就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不要念大学!’”“我想多看点书,写点东西。爸爸,你知不知道我最喜欢的两样东西是什么?音乐和文学!”
二、古典诗词在琼瑶文中的体现
琼瑶的小说创作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是家庭环境对她的熏陶。琼瑶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研究中国历史,母亲为中学老师,酷爱中国诗词,在这样一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有兴趣的家庭里,琼瑶从小就背诵诗词,耳濡目染,所以在她的小说中,总能看到很多的诗词。
就拿琼瑶这个笔名来说,是出自于《诗经·卫风·木瓜》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句中。且琼瑶多以古典诗词作为小说名字,如小说《一帘幽梦》出自秦观的《八六子》中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虽然在《一帘幽梦》这本小说中没有更多的诗词的存在,但文中最经典的就是“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不是古诗词但带有一种古典韵味。又如《菟丝花》取自李白的“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三、琼瑶作品的模式化
从小说情节来讲,琼瑶的小说传承了古时小说的“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但又有了创新。总体来说,琼瑶小说的结构模式大致可归为“钟情——遇阻、冲突——回归、团圆”的模式。。琼瑶小说的“出走——回归”模式在《一帘幽梦》中也有反映,紫菱和费云帆结婚,为了逃离,出国定居,但最终还是归来,回到过去的家庭,重新面对旧情做出选择。
从人物来说,琼瑶笔下的女主角多是清纯,柔弱,易激发起别人的保护欲;男主角多是外表高大帅气,温文儒雅,接受过高等教育且事业有成,让人十分有安全感。但正因为如此,琼瑶笔下的人物不具有独特的个性,人物形象不丰满,感觉只是两个为了爱情而活的机器人。
从主题来说,情和爱一直都是琼瑶小说永恒的主题,讴歌和表现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以此为核心的人类之爱。琼瑶借助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婚姻观。
从语言来说,琼瑶小说会寻找一个喻体来以此表达出人物的情感,例如在《一帘幽梦》中,开头就出现了紫菱房间的一面珠帘,每个珠子都隐含着紫菱的梦与心事。即使与费云帆结婚出国后,珠帘也存在在紫菱的生活中,来表达她的感情。琼瑶笔下的人物还多用重复的手法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从叙述角度来讲,琼瑶喜欢用第一人称来开展叙述,故事的主角就是琼瑶本人的化身,琼瑶借人物来表达自己对于家庭、爱情等的看法,文章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情感。
从恋爱模式来说,琼瑶小说存在着多角恋爱模式,而《一帘幽梦》又是“两女一男”的三角恋爱模式,在紫菱和楚濂的感情中,绿萍和云帆都是第三者,而在紫菱与云帆的感情中,楚濂又是第三者,这种有第三方的存在的恋爱,最后还是会以悲剧的收尾,如绿萍和楚濂最后离婚了。但在对爱情模式的处理上,琼瑶遵循传统的“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观,如楚濂和紫菱即使爱的如此热烈也并没有做出逾矩的事情。
四、琼瑶热产生的原因和琼瑶作品的价值
琼瑶作品出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人们刚从一个压抑个性、强调共性的年代走出,人们急需一个载体来填补情感的空缺,而琼瑶的小说正是弥补了这一空缺,给人们带去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琼瑶作品所面对的受众群是青年男女,他们渴望拜托束缚,寻求温暖,而琼瑶作品中的梦幻与温暖正是他们渴求的。
历来,琼瑶的作品就广受争议,有一些人给予琼瑶很高的评价,如为那个年代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重视读者的需求,把读者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改变人们的文学观念,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方忠更是评价琼瑶为“在中国当代言情文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得不承认,琼瑶模式在现在仍是言情小说的惯用套路之一,对人们的影响大,也确实为大众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温情的梦境,对通俗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也有“琼瑶公害”、“毒瘤”等一系列不好的评价,这也是有原因的。琼瑶小说作为琼瑶自身的情感的抒发,带有自己的观点。一是琼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扁平以及爱情至上的观念、不切实际的爱情被大多数学者所认为是毒害大众尤其是会对青少年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而是由于琼瑶自身没有考上大学,所以在她的作品中,会有人物对于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抨击,这种观点也会对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是不可取的。三是最被人所诟病的一点,琼瑶本身有过长达十年的“小三”经历,所以在她的小说中,对第三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支持,这无疑会对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产生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扭曲其价值观。()
结语:总的来说,琼瑶的作品在当时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美梦,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填补了人们由于十多年的压抑而导致的情感匮乏,且在后来这么多年来,琼瑶的小说模式一直被人们所借鉴、模仿,想必大众也曾是热衷于这一模式的吧。但由于琼瑶小说的主题不深刻,人物形象单一,受众面只针对青少年群体,且小说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所有琼瑶的小说并不能又像金庸等大家的成就,甚至可以说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琼瑶文学成就完全不能与金庸相提并论。
参考文献:
[1]罗丹,博硕论文《论琼瑶小说爱情婚姻观的悖论》[D].河南:河南大学,2011
[2]方忠,《论琼瑶小说创作及其文学史意义》[J].台湾研究集刊,2000年第1期
[3]张洁,硕士学位论文《琼瑶言情小说的叙事艺术》[D].山东:山东大学,2016
[4]马振杰,《琼瑶热后对琼瑶小说爱情观的反思》[D].吉林:吉林大学,2009
[5]姚锦莲,《试论琼瑶小说的古典美》[J].《科教文汇》,2008(32):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