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黄石公学,从赤松子游,借箸阻郦,蹑足封韩,三杰当推君为首。”此诗盛赞的正是我心中的“偶像”,也是私心最想成为的人,他就是——留侯张良。
张良,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据说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留侯成为我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爱国。张良故国韩国腐败衰微,被强秦灭掉后,张良不仅散尽家财远赴沧海君处寻找大力士来准备刺杀秦王,还凭自己一书生之身亲自到博浪沙埋伏,直接准备刺杀秦始皇帝。虽然刺杀失败,但是后来他慧眼识人,寻得明主刘季,在汉高祖身旁不断献良策,终于灭掉秦朝建立大汉,也算是用自己的方式为故国复仇。
第二、活得非常清醒,是一位满肚合时宜的洞若观火的智者。张良被称为“谋圣”,与兵仙韩信、汉初贤相萧何并称“汉初三杰”,然而韩信功高震主刚愎自用惨死吕后之手,萧何晚年受到猜忌只能以自污保命,唯有张良,不仅被多疑冷漠的汉高祖奉为“千古帝师”,还受到精明残忍的吕后的尊重,他就是靠着自身过人的智谋、清醒和高度敏感的洞察能力才可以做到明哲保身,后代善终,而且相传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正是张良二十五世孙,不得不说留侯实在是智高过人,子孙也福泽深厚,不似汉初其余被满门抄斩的臣子就此命脉断绝。他面对猜忌重重的汉高祖,始终摆出一副臣子的身份,而且正因为他的书生身份,汉高祖无需忌惮此人是否会拥兵自立,就算论功行赏,张良也不改谦逊低调态度,他婉拒高祖分封的两万户,只求家乡留地,故被封为留侯。其明哲保身的态度放到今天也很值得学习。
第三,张良好学不歇。著名的“孺子可教”故事妇孺皆知,张良面对黄石公三次的考验与捉弄,始终不改尊敬的态度,终于获得了《六韬三略》,这为他后来的成就也打下了深深的基础。
为了成为和留侯一样优秀的人,我拟订了如下的计划。
内外兼修,不懈学习,对待师长始终保持谦逊态度,对待平辈以和为贵,处逆境时不怨天尤人而是苦思解决方法;处顺境时保持清醒,不做出头之鸟。留侯的中庸术值得年轻人学习。
最后,我将付出行动。
每天好好学习之外,尽可能多得去阅读各类优秀书籍;从前觉得待人接物并不重要,如今却要做好改变——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成功,必须深谙留侯的平衡中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