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凯里
出版发行:浙江人民出版社
版次:2017年7月
阅读原因:自己现在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问题,从小也能发现许多相比可能还没有你那么努力学习,然而每次考试的成绩却比你高,有些人课余时间都在努力学习,却不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的现象。自己也想通过此书来反思自己以往学习存在的不足之处,能更有效率的去学习。
读后感: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研究案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杰出人物的观点。作者著述此书一定花费大量心血,记忆科学这个领域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停的验证和修改中不断发展。它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研究的初级阶段。
读完此书,个人觉得更多的是讲怎样提高自己日常的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吧。最大的感受就是矛盾,作者的观点是否真正的是正确的、可信的。因为受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我们确实很难轻易的相信作者的观点。尤其是学习的一惯性这一观点,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观念就是学习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安静且相同的环境、学习相同的内容会学的更好、记忆更深刻,作者却持有不同的观点,其勇大量研究表明许多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不同的内容、变化不同的环境才有利于我们记忆更持久,有利于当我们处于其他位置环境时,更有利于我们提取环境。我想我可能确实应该尝试尝试。
作者提到的拉开时间间隔、先考试后学习观点应该是时生活中许多人都意识到重要的,只是可能有些不敢确定,作者为我们更为详细的论证还为我们展示了备考最佳复习时间间隔表,可以说是很用心了。看了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回带给自己心里安慰或减轻压力,因为自己总觉得应该是最好记忆能力年纪的我,记忆在飞速下降,按照书中遗忘的观点,不过是大脑过滤掉了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信息罢了。自己学习时的休息、别人熬夜持续学习时也不会感叹自己在偷懒,只不过是另一种学习罢了。不过通过阅读此书也发现了自己经常犯的书中提到的“熟练度错觉”,在日常学习记忆中,我们得真正的去背诵,自己平时用荧光笔增强记忆的办法其实会加深自己的熟练度错觉,每个重要的只是点都已应该去背诵、去交替学习,要适时的去自测。
相信这本书写出来,肯定有其意义,那么多前辈的呕心沥血,肯定有其道理。相信自己也能通过这些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也要学会适当的变通,毕竟最适合自己的最好。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思考,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