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
出版发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4月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有关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特点的作品,该书涵盖了十四篇文章,收集的是作者在四十年代后期“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分期连载而成的文章。主要讲了乡土的本色、作者对文字下乡的看法、乡土社会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和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差序格局所引起的道德观念,中国乡土社会连绵性的事业社群——家族,男女有别,礼治下的中国乡土社会,三种权力的性质——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权力,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权力,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另外介绍了一种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的名实分离的权力。选择这本书的一定原因是该书是许多老师多次提及且推荐的书。作者的乡土中国真正的出版时间1948年,作者确实是真知灼见的描写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乡土社会。那种如波浪逐渐推开的亲缘关系和西方如柴火堆砌而成的关系形成一定的对比,有趣又是现实。现在的中国何尝还不是如这水的波纹一样的社会关系。本书讲到了中国文化中的礼的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的原则;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这两个内容,在本书的“礼治秩序”和“血缘和地缘”中得到充分体现。作者著述的这本书确如作者在序言中所提及的所提出的概念大胆朴素。本书虽然只有104页,书中的内容却言简意赅,许多观点时作者本身去定义加以解释,有许多生疏的名词,不仔细的去浏览,阅读起来是有点问题,所讲的问题相对较细,可能我们生活中认为是一类的,其实不然,就像文章中的乡土的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但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然而就我自己以前认为礼应该是包含这些的。作者的许多不同见解让我受益,尤其是作者对乡下人的“土气”“愚”等的辩解,让我对乡下人更深的了解。他们并不是不聪明,只是所处的环境不需要有那些知识罢了。以前我对“拖泥带水”这个词的理解只有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贬义的意思,作者点过之后,觉得该词更加形象的点出了农村人的生活,一种生于斯,死于斯的生活,与土地脱离不开的生活。文中,运用了许多名言去论“私”、论“德”、论“礼”。再是对文化老师所讲到的血缘和地缘这章中深有感触,许多的现象在现在的社会都有所体现,如商业是在血缘关系外发展的,我们的籍贯跟随父亲姓而不是地区,这些种种都是因为血缘。这些都让我更加的了解那个时代乡土的文化。乡土中国的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方面,不可缺少,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对乡土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