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中国近代史读书体会

作者:冯瑜
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读书体会

近代史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段既屈辱又进步觉醒的历史。中学课本中的编排都是一些干巴巴的史实,阅读起来索然无味。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让人眼前一亮,分析独到深刻,甚至于碎片化的历史也串的很到位。

结尾处,他写道:自强失败以后,就是瓜分,瓜分引起革命。寥寥数字,诉说着无尽的沧桑和感慨。无论怎么解读近代史,我每一次回顾的时候,感觉都是揪心的,因此这段历史个人是不喜的,但历史就是历史。它的双面性让人有无法拒绝回顾。

为什么要先说结尾呢?因为之前的每一步都在慢慢走向这个结果,一环扣一环,更能感受到本书的魅力。引言中提到过土耳其的命运足以表示近代文化左右国家富强力量之大,中国的文化却恰恰在那个时期走了下坡路。被坚船利炮叩开国门就体现了这一点,而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落伍。他是这样认为鸦片买卖的:除了其商业的自然性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政治理由,那就是印度财政的需要。买卖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必然要扯上外交,十九世纪以前中国没有外交,西洋也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按照很多人的固化思维,会联想到闭关锁国,这是其中一个因素。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不算外交的“朝贡外交”,此种仪式成为邦交的最大阻碍。“天朝”是绝不通融的。研究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觉得必须了解近代的邦交是困难,也是大机会。总之,就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鸦片战争爆发前,贸易往来一直都是通过广州十三行的,十三行的行总是十三行的领袖,也是政府的交涉员。战争后国门大开,五口通商。其中以福州为重,上海却是中英双方都不重视的。这一点很奇怪,我们都知道上海算是英国的租界,但偏偏没受到重视。如果是从运输上解释,以当时英国工业的文明程度,运输到福州要比到上海更为划算。书中关于“鸦片战争”的解读也是我目前觉得最为合理的:那次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则是彼攻我守。我十分认同他的观点,就世界大势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说在近代史上外交是核心,那国家内政就是影响一个国家命运的根本,放在如今亦如此。蒋廷黻认为中华民族在近代所遇到的难关是双层的,内忧外患的夹击,使得国家的命运如同狂风暴雨之中的浮萍一样,岌岌可危。李鸿章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不但利用中国的旧礼教作为军队的精神基础,而且利用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来加强军队的团结力更能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初年就看清楚了日本是中国的劲敌。他的谋略和智慧,在那时的士大夫阶层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的。所以清政府也将他委以重任,开展革新守旧的工作,很喜欢他两封信中的内容,一封是给曾国藩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权,见其大炮之精选,子弹之精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另一封是给恭亲王和文祥说:"鸿章窃以为天下之事穷则变,变则通。"虽然书中未明确提到,但后来的洋务运动以及提出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都间接证明了他是个行动派。

一提起慈禧,就会想到屈辱的卖国条约,但她确是重用洋务派,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自强运动之所以失败,自己不要彻底,时代不允许彻底。梁启超批评李鸿章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行不通的。

孙中山可以谈得上是下一阶段的接棒人。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大敌人,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有关系的,资本主义可变为帝国主义,也可不变为帝国主义。他的革命方略和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唯一的复兴路径,革命方略分为军政、训政、宪政。辛亥革命的唯一成绩就是打倒了清政府。

十七世纪的大变动,不在传教或沿海的通商,而在全亚洲北部之更换主人翁。中国自十七世纪末年起,已有了法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但与法律绝不相符。为什么开始有了海关税则,是因为被瓜分,为什么会被瓜分,是因为甲午的败仗,为什么会有败仗,是因为国家的落后。历史总是环环相扣的,什么因就会种什么果,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

173010218,冯瑜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