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浅谈宗教对中西方社会格局的影响 ——《乡土中国》、《论美国的民主》、《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分析

作者:孙毓倩
主要内容

我们都知道,文化对社会格局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控制人们精神世界的宗教。所以要分析中国、欧美的格局,决不能离开各自的宗教观念。东方有孔夫子,西方有耶稣。那么儒学与基督教,是如何影响各方的社会格局的呢?

柴与涟漪

在《乡土中国》中,作者把欧美的社会结构比作柴,团体内外界限分明,有清晰的组别或等级分别;为这个团体,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因此这种结构被形象地称之为“柴”。

而中国的格局则是落石入水后推开的涟漪,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博文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结构里,随时随地有一个“己”作为中心,也称之为“自我主义”。

基督教里,耶稣是无私的,是“公有”团体的代表的象征。它无形地控制着各个人的力量,任何个人都不能脱离个人的共同意志。这样每个人格的平等才能确立。但在执行团体意志时,还得有人代理。这就是教会与牧师。在《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中讲到尽管教皇和象征着封建统治的皇帝的互斗始终是僵持的局面,但双方都承认对方存在的必要性。宗教里的平等观念为“柴”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此,美国的民主共和制、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这样的较为成熟公正的、民主的、上下级关系严密分明的社会制度,才能被欧美社会广泛适应和接受。

而中国,统治人们千年以来的儒家思想,讲的是“差序格局”。因此,他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传统里的界限也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的,而人民不过是自己这个中心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人们安土重迁,每个人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就可以了,偶然才会感觉到伙伴的需要。就如俗语中讲到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正好概括了中国人的民族个性。

法与礼

在基督教的“人人在神前平等”的观念的基础上,发生了美国《独立宣言》中开宗明义的话:“全人类生来都平等,他们都有天赋不可夺的权利”。因而,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发现大多欧美人都十分遵守法律法规,甚至在凌晨三点无人无车的街道上都做到等待红绿灯。

同时,在《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中看出,不论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还是启蒙运动、科学大发现,思想上的解放,依旧难以撼动人们心中的上帝的位置,甚至欧美至今依旧把“God”挂在嘴边。虽然人生而平等,可人们却不会绝对服从教会,因为教会并不能完全代替上帝。因此腐朽的教会在一次次改革中被推翻。

如同《圣经》中分明的谱系一般,欧美人注重事物的系统化以及实践性。所以最终人们团结起来,制定社会规则,也就是法律,人依法而治,来维持社会秩序。

基督教讲究不分次序的“兼爱”,甚至爱对手、敌人。但我们中国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儒家讲究“克己复礼”,重视传统,对传统有敬畏之感。通过千百年的道德教化,来深深影响人们的行为。而礼治并非是不受规律自动形成的秩序,而是根据社会本能所构成的秩序。所以我们至今还会发现,许多保留传统的乡村,法律观念十分薄弱,犯罪率高,存在着许多陈规陋俗。那不是因为乡下人“土气”,而是现行的司法制度破坏了根深蒂固在人们头脑中儒家思想的礼治秩序。

家与族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正如《论语》中教化的一样,我们重人伦,重孝道。古代人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现今被欧风美雨思想影响的年轻人因放浪自我经常会被扣上“不孝”的帽子;在欧美看来十分正常的爷孙恋、同性恋,也被我们看作不伦的关系。

同时,我们的家庭性质与欧美不同,家族的功能也更为多样化,我们的家是一个绵续性的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大小而决定,皇帝也利用儒学来统治,便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

同时,与儒家的“三纲五常”一样,中国的家庭有家法,在夫妇间相敬,女子有“三从四德”,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所谓“事业社群里的特色”。

反观,欧美的家庭只是繁衍的巢穴以及精神港湾,孩子是独立于父母的单独存在,来自家庭,却不属于家庭。后代成年就会自立门户,脱离家庭。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