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潜规则》读书报告

作者:谢昕燕
主要内容     

《潜规则》读书报告

一、引言

《潜规则》,作者为吴思。全书共272页,其中正文247页,附录25页,是2009年2月1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作品。

二、内容

本书由出版说明、修订版序言、自序、正编、杂编与附录六个部分组成。其中正编分为身怀利器、老百姓是个冤大头、第二等公平等14编,杂编分为笑话天道、古今中外的假货、我们的理想人格等5编。

三、扩展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网络连载小说,作者为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王公权贵以及其他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描写,尤其是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明朝那些事儿》与《潜规则》两本书都没有冗长的说教,只是以通俗的现代语言、细腻的心理分析,塑造了人物鲜明的性格与特征,既有具体的历史事实支持,也有着作者自己的思考。

四、理论及观点

作者讲到,中国的百姓,从未奢望过真正的公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合法伤害权”。“合法伤害权”,就是一种在法律范围内的、低成本、低风险的伤害百姓的能力。即在所有事件模糊的地方,官吏都有权让事情的走向发生巨大变化。

对此,张居正总结说: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作者也提到,合法的祸害别人的能力,乃是官吏们的看家本领。比如每当民间发生盗窃案件,州县地方接到报案后,官吏不作任何调查便以村内某一富户人家存在嫌疑将其收押。然而是否有嫌疑、是否需要收押、办案效率如何,都组成了官吏的“合法伤害权”。而一般被指为窝赃的富户都特别害怕坐牢,只能自认倒霉拿出大把的钱来贿赂官吏,打点差役。官吏捞足了钱,才把这些富户放出来并宣布他们没有窝赃。

提到“合法伤害权”便不得不提及与之相关的“第二等公平”,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并提供了一个事例来做论述。在清朝时规定,各州县驿站的草料,应由各级政府,向百姓以市场价购买,这便是“第一等公平”。第二等公平是指各级政府直接向百姓征收草料却并不给钱。而“第三等公平”则是政府征收草料时不但不给钱。还要收钱。如果你不给好处,官吏便不收你家的草料,并随后以“抗命”的罪名将你收押。偶有几个清官,也会因破坏了规矩而遭到处置。

对于大多数贪官污吏的恶性皇帝却不惩治的原因作者的解释是,一个官员能力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他收税的能力,换言之,就是他能给国库交上多少钱。而国库每一次缺钱,都将给官员带来巨大的压力。作者在书中以两场大火举例,一场是东汉中平二年,洛阳南宫失火。一场是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北京紫禁城失火。两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的善后工作,需要大量的金钱,而两个皇帝,一个选择向官员要钱,一个选择向百姓要钱,而所需数额却远远大于官员及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结局就是东汉一个叫司马直的清官不忍剥削百姓而自杀。明朝一个叫冯应京的清官因看不下去上折子却被反诬,最后革职法办。

作者的结论是,中国社会始终不平等,权利的大小,决定着权分的大小。官家之分必定大于良民之分,良民之分必定大于奴婢之分。

五、评价

吴思的《潜规则》自问世以来,收到了广泛好评,如今“潜规则”也成为了频繁使用的词汇。有人说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重新看历史,深圳读书组委会暨深圳报业集团也指出这本书让我们打开了中国传统历史真实游戏规则的密码,给出了一个对社会转型动力模式非常有效的解释范式。吴思的“潜规则”概括起来就是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吴思先生通过确凿的史书记载配合幽默诙谐的剖析,将中国社会最深处的黑暗暴露于世人面前,但不管是哪一条潜规则,都以平民百姓为宿主,吸取着每一丝养分。这本书虽在写历史,但同时也在警醒着世人与社会。

六、参考

【1】吴思《潜规则》

【2】百度百科《潜规则》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