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浅谈《世说新语》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

作者:李蕾
主要内容     

在后世的解读中,《世说新语》内容的价值似乎更高一筹,但刘义庆将其作为文学进行创作的本意仍不容忽视。鲁迅先生曾评价《世说新语》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不仅在于它通过记载魏晋名士的清谈、品题等活动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还在于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十分精妙,可供后人借鉴。

我所见的精妙之处有三。

一为语言,其下分两点。一是内容个性化。《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普遍不过百余字,人物的言语自然得有所取舍。何可取?何需舍?不得不说,刘义庆于此颇有造诣——他所选的只言片语皆是最能表现人物个性和内心的。以《任诞》为例。刘伶对讥讽他的人放言道:“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他的言语与题目可谓很是切合,任性且荒诞,但这恰是他个性的最生动体现:一种作为“竹林名士”不在意世俗眼光的率真与潇洒。又比如《品藻》中,殷浩答权臣桓温的那句“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透露了他强烈的自尊自傲,却又未显太过直白,可见他在面对权贵时仍有所顾忌,两者相碰撞,更显殷浩这一形象复杂和矛盾。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用短短几句话勾勒出一人的形象,以寥寥数十字道尽一人的灵魂,作者技艺之高不言而喻。二是形式口语化。好的文章从来不是华丽辞藻堆砌出来的。刘义庆深谙此道,《世说新语》便是最好的体现。其中大量运用了口语词句,且不避方言,使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更为生动,读者能体会感受得更为真切,仿佛置身于当时场景一般。带感情色彩的语气助词和程度副词使用较多。比如“馨”在魏晋时期就是口语中特有的形容词和副词词尾,意义同现代汉语中的“一样”、“一般”。其曾出现在《文学》篇:“桓宣武语人曰:‘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这一片段主要是桓宣武对两王,即王濛与王述不通文理,只会像母狗一样冲人摇尾巴的嘲讽。本已是口语,在末尾再添一“馨”字,轻蔑意味愈发浓重,桓宣武尖酸刻薄的形象也从这黑雾中逐渐显露人前。

二为举止,其下亦分两点。一是从细节见品格。《忿狷》记有王蓝田吃鸡蛋的片段:“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如行云流水般的一连串动作将王蓝田偏狭急躁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俭啬》中同样有所体现:“苏峻之乱,庾太尉南奔见陶公,陶公雅相赏重。陶性俭吝,及食,啖薤,庾因留白。陶问:‘用此何为?’庾云:‘故可种。’于是大叹庾非唯风流,兼有治实。”文中涉及两个人物,一为导致苏峻之乱的祸首庾亮,一为平定苏峻之乱的功臣陶侃。本应势不两立,陶侃却被庾亮的迎合所迷惑,反倒对其大加赞赏。一往一复,庾亮的奸诈与陶侃的憨实跃然纸上。与《忿狷》不同的是,《俭啬》中的动作虽不大,但由于有对比的加持,人物特征仍可凸显,生动而形象。这也算是《世说新语》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二是从内心知个性。不得不提起《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诣,畏其难,怀不敢出,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二三十字写出了钟会在嵇康门前徘徊的模样,道尽了他想要表现又犹豫不前的矛盾心态。从中我们便可大致体悟出钟会的形象:确是有才,但性格略显怯懦,再结合他“杀害嵇康的主谋”这一身份,说其品格卑下也不为过。不着力描绘人物不变的容颜,而注重刻画人物的动态神韵,刘义庆当真做到了“略其玄黄,取其㑺逸”。

三为环境,其下最主要是借景喻人,王徽之“雪夜访戴”的佳话便是一极好例证:“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看着皑皑白雪,联想到山中隐士,这不正是于无声中告知读者隐士是高洁出尘的象征?

本文只浅显地谈了《世说新语》中常用的部分艺术手法,而更为深入的,还待研究。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