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石犀——成都博物馆体积最大镇馆之宝
其实,石犀一开始并不是石犀。对于这个长3.3米,高1.7米,重8.5吨的庞然大物,早前民间传说更多倾向于它是瑞兽门前的石狮,后来“石象”,“石马”的呼声也此起彼伏。直到2012年,石兽完全从土中翻身而出,这个巨大的圆雕石刻才真正被人们正名:这是一个石犀。又由于它四肢短粗,身体浑圆,这一幅萌相,当代人们都亲切的称它为“萌牛牛”。
对于石犀的来历也颇有争议,有专家认为这是唐代宫殿门神兽,也有专家认为这与李冰治水有莫大关联,即秦朝太守李冰治水时刻石立作五犀牛之一,用作衡量水位同时也是镇水石神。
石犀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埋藏在西晋地层以下。对此,人们猜测,他最早埋于秦朝,最晚埋于西晋,但是它的制作年代早于西晋。石犀身体的一侧雕刻着清晰的卷云纹,卷云纹在中国文化中是高升和如意之意。同时它四肢短粗,身体浑圆,有犀牛之象。而在《庄子.逍遥游》中,“今夫犀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借犀牛通神灵的传说,暗指道学通天彻地的智慧,是世俗学说不能企及的。古人也常佩戴石犀,祈求好运。故结合它的特点,这个石犀的立作更有一种吉祥物的意味。有人说,成都发展史就是与洪水对抗的历史,那么这石犀的建立在古人对抗洪水时也算是一种精神胜利法。这也就显得有据可依了。更有意思的是,但是在它刚出土之时正是成都地区雨水多发的季节,个别地区普降暴雨,甚至还伴随着洪涝灾害,所以市民们纷纷议论是因为镇水石犀的挖掘导致洪水的泛滥,然而这样的巧合为这头神兽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这头石犀不仅见证了古代先民止水的非凡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古蜀人民远离洪涝水害的强烈愿望。同时作为目前所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圆雕石刻,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雕塑史,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