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有别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污”文化,一种独特的亚文化也“搭”上了时代科技便车,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现象。“污”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脏,不干净。字典本为秉持正统主流文化的人士编写,如此诠释“污”也表明了鲜明的立场和态度,正统严肃的语境里“污”是贬义的。但倘若将它放在日益繁荣的网络文化中,就具有了不同的解释内涵。网络语境里的污不再具有被正统文化所释的肮脏之意,它与之划清了界线,将原本脏的尺度重新进行了“规划”,使“污”处在人皆可赏,人皆可乐的大众趣味语境里,“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开始流行了起来。
如果对“污”文化进行下定义,大概可以这么解释:“污”文化是一种以网络语言作为表述形式,以网络作为载体,通过避开直接以露骨色情有伤风化的表述“雷区”来达到社交互动,互相打趣娱乐的亚文化,它的存在群体主要为90后和00后。将其圈定在90后和00后是基于这两代的青年人是在网络技术日渐成熟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与网络媒体接触,并熟悉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使用,这便为“污”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天然“土壤”。文化的兴起往往是与人的社交活动离不开的,特别是借助信息传播平台进行扩大式推广,使更多的人得以了解并加入到这一话语体系中。2014年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可以看做是“污”文化大规模出现的标志,在这个节目中,以马东为首的明星们带领一群辩手在节目中公然吹起“污污污”的话语号角,首次在娱乐节目中讨论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启齿的私密话题,其表述语言的尺度大到需哔哔进行官方消音的程度。如此犀利的节目在社会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引发了全民对“污”文化的关注。“污”文化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它恰如80年代的武侠风潮,90年代的摇滚文化,00年代的二次元动漫风潮,是一种特定时代下的文化精神产物。简单来讲,“污”文化是一种“色而不淫”的语言模式,它的使用初衷是为了娱乐,促进社交互动,与性骚扰有着根本的差别。“污”文化将朦胧的性意识从压抑本性的主流价值语境中“解放”出来,通过打趣调侃的形式让人们得以感受这种亚文化的神秘魅力,这是一种人性本能冲动的浅释放。“污”文化的出现,是与身处在青年时期的90后,00后心理变动相适应的。青年时期是人自我概念发展的特殊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得身处其中的年轻人们极易表现出追求个性反叛权威,对社会规则和主流文化持蔑视和抗拒的态度,对自由和人性释放的追逐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而“性”作为不被中国传统语境所善待的灰色符号,成为了青少年们与其他年龄段群体区别出来的独特标签。通过有意识地将“污”作为彰显成熟的工具进行广泛运用,形成独特的年龄语境,“污”文化在青少年们直率大胆,有趣幽默的诠释下成为了特有的交流方式。
“污”文化自出现以来,通过借助网络这一媒介载体得以在网民中病毒式疯狂蔓延,成为了网络文化中一道独特风景。目前“污”文化交流多以语义偏离,语音偏离的社交语言和娱乐互动的综艺视频两种形式呈现。其中以著名歌手费玉清的荤段子和《火星情报局》为典型例子。面对日益兴盛的“污”文化,如何界定它的位置成为了一个当下热议的话题。像“污”文化这样的次生文化,仅仅是网络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它的地位终究比不上主流文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影响力,以及存在冲击主流文化的可能性。但这种具有打主流文化“擦边球”之意,多以打趣意味的次生文化,在人们的社交过程中仅仅是扮演了一种不影响不限制对方生活的社交技能,它意在引起别人的理解共鸣而非刻意损害他人自尊形象,“污”文化的流行,可以看作是大众对于这种次生文化的认可与肯定。再言,网络文化的流行是具有周期性的,“污”文化的兴起是迎合时代发展的,至于其可以继续生存的语境还会存在多久,不得而知。“污”文化的产生和盛行,是这个娱乐时代的狂欢产物,它的出现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得以丰富亚文化种类,偶尔适度“污一污”,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