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此次“媒体发展峰会”,让我感受到新闻这个专业并没有死,它只是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以更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此次峰会主要讨论了技术如何推动视频的发展。比如今年的九寨沟地震,当地的人们就可以用手机拍视频,让外界的人及时了解当地的状况。视频是现在最主流的手段,峰会上有提到传统报业如何做视频,本来我觉得报纸会永远存在的,现在看来报纸的时效性、及时性是绝对赶不上手机和网络媒体的,况且现在人们阅读新闻的视觉需求在高速增长,各个网络平台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报纸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很有可能灭亡。
几位做主题演讲的嘉宾都是媒体行业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郑蔚女士提出的优酷正在做的“竖条”视频格式,会采取很多移动场景下的短视频,通过竖条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这类视频,优酷也会根据地域来对受众进行划分,推送不同地区内容。同时竖条的视频框也可以切割成两个或三个部分同时进行播报,这是属于剪辑的再创作板块,会让人感觉信息量非常充足。同时郑蔚女士也提到了现在的人们更愿意用单手操作手机,“竖屏”能够让人们更快速地切换内容。可能人会有惯性思维,我觉得竖屏让人看着很不舒服,虽然是会比较有立体感,但是会看不完整,重点内容也不会更加突出。
清华大学的陈昌凤女士从智能化传播为主题,为大家分析了技术基础、产品设计运营、产品模式三者如何促进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算法广泛被应用到信息传播中,可以自动算出热点信息的内容、标签、主题等,可以指导作者创作能成为热点的信息。它也能反映出热门想看什么,可以个性化自动推送信息。
技术的进步总是有利有弊的,现在已经有机器人能够一分钟写成新闻稿,也有机器人可以取代经验丰富的医生了,这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随着人类的生活日益科技化,记者、医生等职业越来越不好当了。同时,据这位老师介绍,一位叫索菲亚的机器人已经能够表达她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女儿,这样的属于人类的情感。我试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我们以前认知的是机器可以帮我们处理一些繁琐的事项,但是不能取代我们的思想。但现在,如果机器人能拥有我们的情感和思想了,我们还能做什么?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尽力去挖掘机器人还没涉足的领域。
以前我认为这些事情都很遥远,但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我们不得不居安思危,尽更大的努力来提高自己,不至于被取代,我想这是这次的论坛带给我的最大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