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娱乐至死》有感

作者:李露萍
主要内容

读《娱乐至死》有感

尼尔·波兹曼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的确,现代的电视银幕上已经看不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关注民生,体察民情,直言精思,针砭时弊的电视节目了;平面媒体的《南方周末》、《财经》、《财新》上锐利而深刻的时事报道与评论文章也不见了。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尼尔·波兹曼正是如此忧心忡忡地告诫我们,不要在娱乐文化中失去作为人应该有的思考能力,作为人应该追求的原本的单纯,因为娱乐可以改变政治、宗教、教育等领域个人的原则,为了迎合电视的形式而放弃初衷,最后生命枯萎。如果失去了这些,无异于死。作者深知自己的这番苦心,会被视作杞人忧天,疯人之语。但是,他不能够掩饰自己的清醒,不能够沉默。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现成的思考结果直接占据我们的思考空间,在看到理想国的幻境中,我们成为跟着前进且不知道去哪里的毛毛虫。如同电视对观众的影响也是如此。即便电视上播放的是名家论坛,学术争论,或者是曾经风靡的“大学生辩论赛”;不管经过包装后的节目看上去多么具有思想的色彩,但每一个在电视画面中的人都很清楚,这只是一个节目。节目就要好看,为了好看,观点也要包装,讲述也可以包装。所以,当你看到你来我往的针锋相对,看到面红耳赤的当面对峙(甚至肢体冲撞),当你知道有一个歌手曾经为了梦想而憋屈自己,今天成名后依旧在从事着市井行当的时候……请一定记住,能播出的都是节目。把娱乐当作实战,你在娱乐自己。即便是东北人,平常说话也不都是像二人转一样荤,一样混。即便是名师,走进自己封闭式的课堂后,也一样要应俗地做些他们大义凛然批判的训练。这时,是不能让你看的。同理,教育中的各种主张,能讲的都带有娱乐性。真正的思考是不发声的,至少是不轻易发声,不自己发声,更不可能是刚开始就要证明给你看的。当严肃的公共事务更多的以娱乐而不严肃的新闻报道形式出现,我们必然会滋生有很多事不必当真、不必认真,甚至不必较真的心理。赫胥黎说:让文化枯萎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其更为滑稽。最让人担忧的是,将教育娱乐化,一味迎合儿童的娱乐口味,这有可能让我们离真正的学习越来越远。很多教育软件的开发与运用都是基于娱乐特性的。目前流行的微课,也将知识点处理成娱乐的样貌。看看各种学习方法打出的广告,无一例外强调自己的娱乐功能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这岂止是娱乐,已经开始愚民。人类历史的前行,就在于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纠正,在建构与解构中反复前行。期待那么一天,人们在阳光下阅读、谈论。人们关注的是人的尊严、自由和精神的提升!时刻提醒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