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你的面具可好
“黑狗达不准哭。
死不就是一脚蹬的事情嘛,
要是诚心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
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
来去多方便。”
这是《皮囊》里的第一篇中姥姥对主人公说的话,也恰恰是这第一篇,吸引了我把这本书缓缓看完。印象里老人总是以智者的形象出现,他们看似天真玩笑的话语,却透露着人生的真谛。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明白这个道理需要看过多少风雨,然后才能平静地把这些话表述出来。
姥姥的话:
“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这一颗心的羁旅。”抱着这样的疑问读完全书也没有个很好的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思考了很久,所以过了学期才想着要来写写感受。
作者叙述故事的语气太过平静了,平静到有时候反而让人心生凉意,平静到像一把闪着白光的匕首,沿着你的面具缓缓划开,然后一层一层撕下来。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从姥姥到阿小,再从天才文展到厚朴,作者记录了自己的家人和儿时玩伴的故事。大多是以儿时的回忆和现今生活状态的对比展开的。除了开篇姥姥的描写让我觉得是一大亮点之外,就数厚朴的那一篇最引人深思了。只有不知道什么是自由的人,才会把自由常常挂在嘴边。
我想,这是作者对厚朴的隐约的评价。两人在一块上大学,“我”在兼顾好自己学业的同时还在外面做记者的兼职,四年拿了不少奖学金,最后放弃自己的追随者去了北京一个人打拼;而厚朴则是全校的名人,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逃课,办演唱会,所有看起来很酷的事情都做过了,而最后却因为找不到出路,求着自己女友一家混口饭吃。
说来倒也可笑,到了最后,曾经喊着口号拼命追求自由的那个人却被永远地困在了自己的笼子里。那些看起来很酷很帅的事情并没有成为它后来的资本,在我看来,那不过是活在一个梦想中的自己里,梦里那个自己受人追捧,总是会受到无数的鲜花和掌声,而等到梦醒之时,就会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原地。
我把这看成是对自己错误的认知。而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一个人在一条路上越走越偏。
可每个人不都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吗?
确是如此,可成长不是意味着欺骗和蒙蔽自己,而是真真实实地去感受生活,看清自己的实力和位置,看清自己真实的想法。身体不过是灵魂的附属品,而人不免会被欲望和杂念拖住自己的身躯。想要真正前行的时候,总得忍痛撕下自己的面具,看清自己真实的面貌。
就像厚朴的乐队,不过是架子鼓和吉他的组合罢了,有很华丽的外表,很振奋人心的口号,可远远算不上是一个乐队。可他始终没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所谓自由,在他那里也仅仅成为了口号而已。
有时候面对外面的世界,我们不得已需要带上一副面具,到了晚上躺在床上面对自己的内心时,我们又会把它摘下,反思自己。但时间长了,当我们变得疲惫和忙碌的时候,会不会就忘记摘下自己的面具了呢,久而久之,它成了自己脸上难以拆卸的一块皮。
所以,当审视自己的时候,撕下你的面具可好?
对自己诚实比对其他人诚实难多了,但成长往往就是在撕下面具的那一瞬间积累起来的。
年少时候,本就是该摸爬滚打的时候,也希望自己不要害怕打击自己,诚恳一点过日子,踏踏实实,不要活在自己的幻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