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采访记》读书报告
初读这本书时,就知道和以往看过的书不太一样,关于采访录这是第一次接触。本书从法拉奇《采访历史》一书中选择了她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采访记14篇。其中涉及的人物均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国际政坛领袖。如基辛格,阿拉法特,约旦国王侯赛因,前西德国际总理理勃兰特。沙特石油部长、石油输出组织主席亚马尼,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孟加拉国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等。
而对于我来说,在所有的14篇采访记里,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法拉奇关于对当代印度的真正皇后—英迪拉·甘地采访录。在书中法拉奇是这样评价这位皇后的:“这是一位不可思议的女人:她统治着印度近5亿的人口,甚至打赢了一场遭到美国和中国反对的印巴战争;她通过民主的方式夺取了总理的宝座,据说,没有人能把她赶下台去;人们认为她将继续担任20年印度总理,甚至可以终身担任这个职务,因为她刚刚满50岁。”
而在英迪拉的采访记中,法拉奇从四个部分来描写,分别是,“她适合穿长裤”,“采访她要比了解她容易多”,“这个女儿可能胜过一千个儿子”,“与英迪拉·甘地谈印巴战争”其中第四部分是这个人物描写的重点,毕竟是在她的领导下打赢了印巴战争,对于这场战争而言她有着极大的意义。
“我信奉的办事原则:无论做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我一贯遵循的哲学是:从不考虑一个行动会带来的后果,后果我总是事后才去检查。作为国家元首,不应该考虑他或她属于哪个集团……最重要的是人民同意你当国家领袖。”短短的三句话,展现出了这位印度总理虽为女儿身,但却有一身的热血气概。
在英迪拉看来,社会主义是与她想实现的目标最接近的,而且她认为社会主义意味着公正,意味着争取一个比较平等的社会。印度遭受着封建制度的残害,经济不公平的祸害,等级制度的祸害,尽管已经政治独立了,但这远远还不够,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对于印度的理解就是一个字,“穷。”但是对于这位独特的印度总理看来,穷也要穷的有骨气,就是饿死也不做乞丐国。而且另一方面就是人口问题,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印度本国资源消耗过大,贫民窟到处都是,生育问题似乎成为了印度人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而这种办法在英迪拉看来就是男性绝育,也许一般人会认为这种做法有些残暴,但英迪拉认为,要是这种方式使用的好,一点也不残暴,对于一个已经生了八个或者十个的男人来说,做绝育手术没有什么坏处。尤其是如果能使这八个或十个孩子生活的更好些,那就更没有坏处。
说到女人,就很肯定会想到婚姻。尤其对于英迪拉来说,她不仅是总理,也是一个女人,但是她和大多数女性不同的一点是对于婚姻来说,她不愿意结婚。“我不愿意结婚,是真的。因为我愿意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解放印度的战争。18岁时,我开始考虑结婚的可能性,但不是为了找个丈夫,而是为了生孩子。”
我不得不开始越发敬佩这位皇后,她在婚姻的世界里是如此的地位,颠覆了旧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当法兰奇问道她是否会再婚时,她直接拒绝了,“我的生活是如此的丰富,为什么要再结婚呢?”她让我看到了一位女性的独立,自尊,自强,以及她身上那种让人觉得很光明的样子。
对于幸福,英迪拉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幸福是一种短暂的观点,因为持续的幸福是不存在的。只是一时的幸福,包括满意和狂喜。狂喜持续的时间很短,而且很少出现,有时永远不会出现。如果幸福仅仅指的满意,那是很容易满意的。但对于她的国家而言,她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她迈着坚定的步伐,巾帼不让须眉,如花木兰一般在为自己的国付出着自己的努力。
对于英迪拉来说,理想之路遥远无止境,引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