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这本书开头所说,在以往的广告理论中,人们对于广告的理解大多都是片面的,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人们对于广告的大多还是讲广告停留在物质层面。模糊广告背后的生产关系与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物品价值等现象。然而,广告符码这本书却用许多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东西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尽管初读一遍只能感到的是晦涩难懂,但如果将作者的理论以自己的方式来分剖的话,我发现许许多多以往我对于广告所未能了解的东西。
在书的开头,提到的“满足”理论,作者认为快乐是相对于不同阶级的,在不同的消费能力上,尽管每一个阶层的收入有所不同,但自己认为是快乐的人所占的比率一般都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然而商品对于这类人来说,是能将物品带来的新鲜感转化成一种舒适感,所以能给人觉得快乐的并非是物质,而是商品背后的精神价值。人们追寻商品背后的价值,往往是由于广告给消费者所画的饼,比如广告画面中描绘的商品能够给人带来家庭幸福的感觉,或者身心放松的情感,所以人们对于“满足”这个感觉是否成立还是在于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独特需求,所以在同一个阶层,却有些人对于同一种商品持有不同的态度。
第二,在书中所提到的以往的理论与经验,比如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作者比较简洁地将商品价值与剩余价值阐述了一遍,而商品拜物教就是将商品的社会属性“自然化”,人们在自己把创造的价值加入到普通商品上面。正是人们这种赋予商品价值独特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成为企业独特与对手,占领市场的法宝,而消费者也会把这个能力给予崇拜,但其实这个商品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特点。除此之外,作者也对商品添加一层新的理论,商品的价值不再只在消费者的交换过程中,甚至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在生产领域上,生产工人的错误,或者是生产材料的劣质,这些都会在最终出现在商品的价值之中。尽管这个可能并不客观,但他存在的形式使商品在于它的物质基础相互脱离。所以这时的商品符号化不单是商品的消费方式了。
然后,在媒介方面,作者认为传统媒体在出售时,广告主购买的东西真的就是广告主所需要的受众吗。实际上,人们或许并不愿意接受,不管这个广告主为此付出多少,我们真正应该注意的反而是消费者观看这个广告的实际实践。也就像现代互联网广告以客户的点击为卖点。在另一方面,广告主所购买的是广告制作与受众共同创造的媒介价值。尽管书中充满密密麻麻的数字,但作者将受众价值,用媒介的方式阐述非常浅显易懂。在后面作者得出,媒介主的利益其实来源于消费者的剩余时间创造出的剩余价值,多么浅显易懂!
最后,看完这本书,虽然除了我已以上提过的几个观点以外,在书中还有许多理论,但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已经可以从这三点体现出来了。我们现在在新的媒体时代,身为学习广告的我们,不应该将自身的学习停留在简简单单的表面,更应该将自身的理论结合到生活实践上,看见其背后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