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指尖流水诉衷肠

作者:陈鸣曲
主要内容     

指尖流水诉衷肠

——记古琴艺术家李小路

古琴艺术家李小路着一身素衣,携一把古琴,端坐于前,静静地弹上一曲《流水》,起落间挥洒自如,婉转跌宕,似在轻诉她的人生故事。虽自谦不是个有仙气的人,但她却不自觉地散发着不同于现时浮躁的平和与干净。

上私学的普通人

李小路大师的父亲是文人,认为孩子不可丢弃中国根性上的东西,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办了私塾。李小路在接受现行教育的同时,课余时间就在家里上私学。

“那个时候的文化不是特别值钱,在今天看来是大家的人,过去都很容易请到,比如说我的书法老师代坤,是中国第一个拿联合国人文经济奖的人,他那个时候就在我们家吃稀饭。”

能够同时接受中国传统德玛教育和现代教育,李小路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尽管父亲对她学习现代教育要求并不高,但她却把私学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学校的学习中,特别是博闻强识,在学校里也是非常实用的,所以不需要怎么听讲,成绩也都不错。

李小路说到父亲的时候,提到了一件趣事。“因为我学了点小古文,在学校没事就帮别人写情书,写一篇,就可以不扫地。后来被老师逮住了,就请了家长去。回家我以为肯定要挨打了,结果爸爸不是因为写情书骂我,而是纠结于我写作的语法,说这个地方不通顺,那个地方应该是倒装,就问我先生讲课的时候到底在干什么,最后受罚不是因为我帮同学写情书,而是在私课上没有认真听先生讲课。其实在我爸爸严谨的外表下,是有着非常开放的思想的。”

李小路的私学老师在当今来看都是大家,她的琴学老师俞伯荪,在现在中国琴学史上是泰斗级的人物。“老师精于吟诵,虽然他弹琴的技术并不差,但后来却专心于吟诵上。是因为老先生希望修复先秦时候琴学本身的功能,歌南风,而致仕。琴学刚开始只是一个伴奏乐器,但是因为它通五行,通天地,可以使人的心情很快的安静下来。所以,就用来帮助当时比较浮躁的社会,老先生作为琴学的泰斗,有这个愿望,所以便做琴歌去了。”

而李小路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迷茫,或者焦躁的时候,但此时古琴给了她一方可以与外界相隔的湿地。“当我自己感到迷茫的时候我可以去和庄子说一说,和古琴说一说,古琴的声音是按照五行来的,金木水火土,在古琴的内部结构上都是有的。古琴有一个功能,就是很快地降噪,当你很躁动的时候,和古琴在一起,就可以很快的平静下来,”

一只仰头接馅饼的蛤蟆

很多人都会被李小路谈吐间的淡然所吸引,她身上的干净与平静确实是现在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作为80后的她,和小朋友玩木马也可以笑得很开心,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到底是什么令一个穿梭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的成年人能保持如此童真,如此本心呢?李小路说,是国学的力量。

“国学给了我一方自己的天地,让我可以不去受外界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不可能没有竞争,但当你想要上去竞争的时候很累,很痛苦。这个时候就需要明白不争为争,这在道家里面是一个哲学的理念。真的心里边放空之后,你再去考试的时候,就只想努力地考好,没有杂念,反而更很容易考好。其实我也不太愿意把它叫为国学,应该称为老祖先留下的传统,只不过现在流行叫国学罢了。”

李小路说父亲办私学也只是为了孩子可以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保持天性,希望孩子可以保持一颗愉悦的,聪明的心。当长大后在社会上,才能很轻松地学到技巧,从容地去利用这些技巧。她谈到了一位对自己影响深远的古琴师父,也是她精神上的导师。“王伯伯是嵇康的后代,虽然在技艺上不如其他的老师,但他自然有一种气场,让其他人信服他。他来了之后,我就出现了特别大的改变,他从来不表扬我,如果我做的好,他只会点头,把我压下去,他说什么话我都是说好,明白。从那天开始我就开始讲规矩了。正因为有他的压制,我开始有了一颗平常心,这个很重要。你不要觉得自己怎么样,你就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非常感谢他。这种态度起码保证了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是人生的本真。

“我爸给他朋友说,这丫头天生就这样,往那儿一蹲头一仰,就像蛤蟆一样,天上掉馅饼,她就接着,要接不住呢,偏下头,再仰一下,天上馅饼又下来了。这种人很奇怪,其实放在现在的心理学上来讲,这才是人的天性。”

平静踏实最本真

从北京、上海,又回到家乡四川成都,李小路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短时间怀才不遇的愤懑,转而到平静踏实地继续传播琴学,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了。“前一两年,我在北京、上海生活得很简单,只要手上有功夫,肚子里边有货,他们都挺尊重你的。但当我回到了四川之后,发现四川人对文化,更多的人是当成附庸风雅的东西,所以回来了之后,受到了一点点的封杀,心里边也不高兴啊,我们这些人对四川来讲都是四川的骄傲,为什么不可以啊。那个时候确实是不开心的,但过了没两天我就忘了。”

虽说李小路谈到那段不开心的日子时略略带过,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着实是不小的打击,而让她能如此淡然,与多年的国学经历是有关的。她也肯定道家的思想,上善若水,静静等待有缘者的到来。“那段时间,我把自己关起来,问了自己很久:你是受命于琴学的人,怎么只是收到了一点点的阻力就再也不去传播琴学了呢?起码有一个多月吧,没有出去见朋友,因为我不想去和别人解释太多,也不想因为要传播琴学,去迎合一些市场上的东西。”

她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经过不断地思考后继续前行,去寻找一个既能够圆融琴学的本质,又能够为普通大众,为他们的审美观,在他们对琴学的理念有一定歪曲的时候,去和他们交流。

起初,李小路便在自己的琴馆设了一些小小的规矩,比如国文要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学,这样一来就把很多人拦在外面,但是进来的人就很少会问她一些奇怪的问题了。“当然这一切到了今天都成了玩笑。我自己就踏踏实实地从最简单的东西做起,比如讲座,出作品,努力去把琴学的美学,和现在的一些音乐相结合,但是这个结合必须得符合琴学的美学,所以我自己也开始编曲。”

琴以载道,古琴于李小路而言不只是一门器乐,而是承载着她走向心灵净土的朋友。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