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老三的日记本扉页上写:“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这个故事,是一个等待的故事,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完全不同的爱情,却震撼人心的等待的故事。
在那样的年代,家长的反对,时代的不允许,老三还是可以说出那句我可以等你。在他这句现代看起来苍白的承诺,在当时却是巨大的力量,让他们的爱情开出像山楂树一样的花朵。美好的故事似乎都是充满阴差阳错生离死别的,或许河阳的故事才可以让观众记住。老三还年轻,他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患上白血病,他在等待中默默淡出了静秋的世界,却一直远远地关心着她的生活。这种关心是死亡也无法将他们分隔开。
最害怕看反映当代人婚恋的影视剧,会很沮丧,强调了现实的无情,加深了那种绝望感。更愿意看武侠片,不管是大情大义,还是小情小爱,都和现实拉开了距离,感到安全。文艺片有时候和武侠片的意义是一样的,让我在一种纯粹的美好中忘掉一切。可以是伤情的,但是就连悲伤都那么隽永,没有欺骗和丑恶,只是美好。这也就是我在《山楂树之恋》这个电影中感到的东西。本来以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会有太多的时代烙印,被现实拆开之类的。但是没有,虽然说迫于现实分开了一段时间,但是现实没怎么参与他们之间的爱情。每当我为他们捏一把汗,恐怕那种绝对的美好被人撞破,被诋毁的时候都化险为夷了。还好,没有那些丑陋的东西横亘在他们之间,只是死亡,但是死亡也阻隔不了爱。死而无憾的爱情,永远都是初见的感觉。再怎么清醒怎么现实的人,也有变傻的时候。或许,那才是一个人最可爱的状态吧。那些层层盔甲武装起来,没法变傻因此免于伤害的人,看到这么傻的人有何感想?午夜梦回的时候,是否也会为自己脱不掉盔甲,心无法去掉设防而悲哀掉泪呢?我喜欢听那些傻话,我不相信谁不爱。当人们嗤之以鼻之后,偶尔还会记起来吧,会渴望再次听到的吧!他说: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反尔的。知道自己要死了,他对不知真相的静秋说:你要活着,只有你活着,我才会永远活着。事实上,人们最终都是借由别人的愛和记忆活在世上的。
《山楂树之恋》里简单而又淳朴的人际关系,是那一个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在那样一个几乎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的封闭系统下,从局部范围来看,信息是足够充分的。医院、学校、宿舍,甚至每一条街道、每一片绿地,几乎都会深刻地印在每一个居住者的脑海中,因为这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正如片中描绘的“上山下乡”,搞不好“一辈子都在农村”。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信息量就更少,但是会显得更有效率。在那样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受到无限重复博弈的作用,没有必要把人际关系弄得很复杂,因为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况且大家伙儿极有可能一辈子都在这里居住,开诚布公的成本更低,收益却相当高,如果自己受了灾,周围的人多多少少都会照顾点、帮点忙。从我们现在看来,这就是纯洁的源泉。现在的情况呢?随着城乡界限、城市界限逐步被打破,城市与外界的交流逐渐增多,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口的流动,更使得信息交换的速度得到很大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的信息量比30年前扩张了千万倍。随着信息量扩张带来的,是社会关系的复杂,每天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新面孔,原来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疏远,人与人之间在物理上的间距在缩短,在心理上的间距在拉大。当我们不得不依靠互相隐瞒信息为自己逐利的时候,恰恰就是我们认可制度变迁的时候。传统的束缚已经被打破,新的制度约束尚未完全建立。所以,要拥有那样的感情绝非易事。所以,爱情不是找来的,而是等来的。